文学名著阅读下列各项中,对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一直憎恨爱斯梅拉达的隐修女居弟尔,在副主教将爱斯梅拉达交给她时,根据两只小鞋子的形状和颜色,发现爱斯梅拉达竟是自己15年前丢失的女儿,然而母女重逢的欢乐立刻又成了生离死别的悲哀,她最终为救女儿而死。 |
B.加西莫多因劫持爱斯梅拉达被捉拿,要接受法庭的审判,预审官是一个聋子,加西莫多也是一个聋子,他们的审问引来了满堂的哄笑,审判也草草收场。最后判决加西莫多在广场的刑台上接受鞭刑,示众一个钟头。 |
C.加西莫多救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她安置在钟楼里。一天晚上,克洛德溜进了爱斯梅拉达住的小屋欲行非礼,吉卜赛女郎高声呼救。加西莫多再一次救下她。教士把加西莫多踢倒在地,冲下了楼梯,他重复着那句要命的话:“你逃不出我的手心!" |
D.爱斯梅拉达带着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误闯入“奇迹王朝”。按“奇迹王朝”的法律,甘果瓦将被绞死,除非有人愿意嫁给他。爱斯梅拉达出人意料地宣布愿意做甘果瓦的“妻子”。甘果瓦获救后,爱斯梅拉达只供他食宿,不准他近身。 |
E.“我只能爱一个能保护我的男子汉”甘果瓦脸红了一会,知道那是在责怪他,显然那姑娘指的是两个钟头以前在那危急情况下他没有给她什么帮助。
上面提到的“危急情况”是指两个钟头以前爱斯梅拉达在达格雷沃广场表演的时候,罗兰塔里的那个隐修女对她的威胁。(《巴黎圣母院》))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甘果瓦对克洛德说:“你想出了一个妙计,把她救出圣母院,可是你的那个计划对我绝对不适用。我刚才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克洛德的妙计是什么?甘果瓦又有什么好主意?请简述。
(2)、请简述爱斯梅拉达给受刑的卡西莫多送水解渴的故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
鞅曰:“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征也;慈仁,过之母也……罚重,爵尊;赏轻,刑威。爵尊,上爱民;刑威,民死上。故兴国行罚。”(《商子》)在为政问题上,孔子与商鞅的主张是不同的。请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的主张。
孔子:商鞅:请对孔子和商鞅的主张作简要评述。
答: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子夜》中第一次工潮时,工人拥护的哪一位领导者?屠维岳是如何离间她与工人的关系的?结果如何?请回答。
(2)、简述冯云卿所设的“美人计”及结果。
(万章)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受之,暴①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②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孟子·万章上》
【注】①暴:公开介绍。②而:如果。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章对尧推荐舜、舜终于得天下这件事心存疑问,于是向孟子请教。 |
B.孟子认为,尧的儿子没有得到天下,是他仇视百姓招来的恶果。 |
C.孟子认为,君王是没有那样大的权力把天下授予他人的,即便是伟大的尧。 |
D.孟子认为舜最后得到天下,是因为他辅佐尧二十八年,成绩斐然,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 |
孟子引用《太誓》里所说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阐明的是什么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按要求答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11)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在治国的三个条件: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信任中,老百姓信任是最重要的。 |
B.孔子认为治理国家不能靠杀戮,而应该讲究道德教化,以身作则引导百姓向善。 |
C.孔子以“风”和“草”的关系作比,说明统治者不能高高在上,欺压百姓。 |
D.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建立正常的秩序,从国君到臣民都应该自觉地讲究礼节。 |
上面选段不同的回答中分别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请概括。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1)孟子说君子想要自觉地有所得的方法是,自觉有所得的最终目的是。
(2)上面两选段中孔孟所谈论的共同话题是教与学的方法,但他们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请结合选段分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