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宝玉挨打后,袭人向王夫人汇报宝玉情况,趁机进言“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王夫人听后,对袭人越发疼爱不尽,甚至把她的月例提高到与赵、周两位姨娘同样的水平。 |
B.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竟投了贾母、凤姐等人的缘。他们留刘姥姥宴会、游园,把她当作“玩物”取乐,刘姥姥也有意哄老太太开心,出尽洋相,让所有的人都乐翻了。喝多了酒的刘姥姥在大观园中迷了路,最后醉倒,直接躺在路边石凳上睡着了。 |
C.袭人因母病回家,晴雯夜里受寒伤风,身上烧得烫人。宝玉为舅舅庆寿,贾母给了宝玉一件俄罗斯的孔雀毛做的氅衣,宝玉穿时不小心烧了个洞,麝月忙悄悄拿出来叫人织补,谁知道东西太名贵,没有裁缝敢揽活。睛雯心灵手巧,重病中连夜补好。 |
D.贾赦想收鸳鸯为小妾,叫邢夫人来求凤姐,被凤姐严辞拒绝了。邢夫人很生气,就自己去探鸳鸯的心,并拉她去回贾母,鸳鸯只是低着头不动身。贾赦为此叫来了鸳鸯家人相逼,鸳鸯便到贾母那儿剪发明誓,死也不从。贾赦的企图因此无法实现。 |
E、贾府有一个辉煌繁荣的过去,赫赫扬扬已历百载,而现在几乎只剩下一个空架子。贾府的许多奢侈浮华的排场是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勉强支撑起来的。它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收取地租。可是,濒临破产的农村经济已不能填满贾府这种无底洞似的欲壑。如第五十三回写宁府的庄头乌进孝来交租,贾珍原想至少也有五千两,但乌进孝只交来二千五百两。于是贾珍皱眉说:“这够作什么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说明“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基本含义。
结合现代生活,举例说明怎样才能既做到“智者动”,又做到“仁者静”。
简答题,
(1)《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飘流,塞江而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请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
(2)《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
我国古代典籍里的引文前边,常常冠以“子曰”“诗云”,“子曰”就是______说,“诗云”就是《》上说。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
C.如果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
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 3分)
答: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小题。
甲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
乙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既强调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又说“其争也君子”,前后是否矛盾?请谈谈你对孔子“争”与“不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