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 B.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
C.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 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
史料记载:从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开始,外邦人在雅典要缴纳人头税,男人每年12德拉克马(陶工日收入1德拉克马),女人每年6德拉克马,雅典人此举的用意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
B.凸显雅典公民优越感 |
C.排挤外邦人离开雅典 |
D.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
北宋理学家程颢说:“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 由此可知他()
A.主张格物致知 | B.强调知行合一 |
C.具有心学倾向 | D.倡导经世致用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
A.评议国政是非 | B.宣扬理学道统 |
C.培养科技人才 | D.引导地方风俗 |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
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 |
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 |
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
《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下观念与之相去甚远的是()
A.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
C.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