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这些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注意,仅仅对问题作“是”、“否”式的判断是不给分的,应当解释或论证你的判断。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就有了哪两个显著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
(5)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分)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2009年的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在阅兵典礼结束后的群众游行队伍中,出现了“毛泽东思想万岁”标语方阵。
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长达十年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1)材料一图片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分)三民主义在什么时候发展到新三民主义?(2分)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2分)
(2)阅读材料二回答,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析人们打出“小平您好”横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解决了哪两个重大问题?(4分)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周润发主演的史诗电影《孔子》,投资1、5亿元,历时三年精心制作。2010年1月22日《孔子》正式全球公映,受到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电影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壮阔激荡的乱世画卷和千古圣人孔子雄浑跌宕的传奇生涯,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副惊天动地、大气磅礴的决战春秋图。
材料二为了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从2004年底开始,我国……在海外设立汉语推广机构“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2月,已在8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材料三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材料四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五 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1)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孔子开创的儒学为什么仍然受到中国以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强烈关注?孔子的哪些主要思想主张对现代社会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宋明时儒学又有了怎样的新发展?
(3)材料四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阅读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5)一百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存在不同看法。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儒学?

(1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是什么? (2分)
(2)请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4分)
(3)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0-1938年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1913
1928
1938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13.6
9.9
10.7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32.0
39.3
31.4
法国
4.0
4.2
5.2
7.9
7.8
6.8
6.1
6.0
4.4
俄国
5.0
5.6
5.6
7.0
7.6
8.8
8.2
5.3
9.0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中国的人口每年以数以千万计的高速度增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的农民,其人均产值低得可怕,……20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受到过许多干扰。……中国的的工业要想腾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长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在1860-1938年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00—1953年中国的发展主要受到了哪些干扰?
(3)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结果怎样?
(4)“中国的的工业要想腾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长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1978年后,中国为了解决巨额的投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请概括对外开放采取的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
——钱乘旦、许洁明《大国通史·英国通史》
材料二一些比较务实的人,则希冀并致力于逐步消除各种祸患和通过国家干预或组织工会来调和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还有一些人,以马克思为首,则鼓吹无产者与资产者之间进行无情而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的理论。……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1830-1870》
材料三二十世纪上半期的动荡是现代化进入新阶段后转型期的震荡,是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没有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引起社会矛盾激化所造成的。严重的动荡、战争和危机暴露出了结症所在,使改革和调整势在必行。
——杨宁一《20世纪的文明演进》
(1)请以18、19世纪英国在政治方面的相关史实来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材料二的这些主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马克思的主张在法国和俄国有何实践?
(3)二战后,现代化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概括指出20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和调整。
(4)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内外压力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请归纳发生的变化有哪些?(可从政治、外交、思想和经济方面着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