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实施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
|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
|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
1946年2月22日乔治·凯南致美国国务院电文:“在那里(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惟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这篇电文意在提示美国政府
| A.继续维持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 B.应该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 |
| C.国家利益受到了苏联的威胁 | D.应该与苏联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民大会上称: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表明,“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更优越”,他还说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必然会引发这个制度的“总危机”,指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他的这段讲话
| A.反击了杜鲁门的反苏纲领 |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世界大战 |
| C.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 D.强调了苏维埃制度的优越性 |
“一个根源,多种力量;互相制约,和平有望。”这是一位历史学教授对未来世界格局及社会发展趋势的高度概括。其中,“一个根源”是指世界格局的变动根源,它是指
| A.美国的霸权主义 | B.世界的多极化 |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 D.世界和平的力量 |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 年代 |
全民 |
集体 |
公私合营 |
私营 |
个体手工业 |
| 开始年 |
41.5 |
3.3 |
4 |
30.7 |
20.6 |
| 结束年 |
54.5 |
17.1 |
27.2 |
0.04 |
1.2 |
表中的统计信息反映了下列哪组年份的经济状况
A.1949 1952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 模式 |
特点 |
| 模式1 |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
| 模式2 |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
| 模式3 |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
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1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