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2)“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发展为什么样的格局?
(3)“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4)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图说史是历史研习的方法之一,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阅读下列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列举图1、图3人物在物理学方面的最伟大成就,简要说明两者成就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仔细观察图2,这幅漫画讽刺的是当时哪位科学家?意在讽刺这位科学家的什么观点?
(3)图4的作者是谁?列宁是如何评价他的?
(4)写出图5作品的作者。
(5)图6中的人物终身追求的艺术与人生目标是什么?
(6)上述图片材料涉及的世界名人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13年1月10日以来,严重的雾霾席卷了中国中东部地区,有33个城市指标超过300微克/立方米,其中京津冀最为严重……2013年3月29日北京下军令状,限三年治理大气污染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摘要
(1) 根据材料一判断人类环境恶化大致应开始于什么时期?材料一中石油产量迅速增加,你认为导致世界石油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2分)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吗?(2分)
(3)材料二中北京下决心治理大气污染,请你给北京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4)根据材料三:我们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些粗大林立的烟囱,喷出浓浓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 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材料一的景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厂房轰鸣”是哪一动力机广泛应用的结果?
国家:动力:
材料二对于人类历史来说,那些不朽的名字和著作发出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颠覆了君王的绝对权力,告诉人们自由和平等的价值。
——《大国崛起》

(2)材料二体现了欧洲的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举出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运动:代表:
材料三当英国军队从波士顿前往康科德搜夺那里的秘密军需库时,战斗开始了。正是在这次战斗中,有人在莱克星顿草坪打响了“声闻全世界的枪声”。
——《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的“枪声”是哪一战争开始的标志?写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战争:
转折:
(4)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同一时期的不同领域,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作用:

1815年6月,拿破仑在滑铁卢被反法联盟的军队打败,从此退出了法国政治舞台。小华认为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发动的对外战争,小玲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波傍王朝的复辟。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 ,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解定,国家前途实则赖之。
——―蒋介石
材料二:鄙人勇愿民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1)材料一是蒋介石于1945年8月发给毛泽东的电文,材料中的“渝”指的是市。
(2)蒋介石要毛泽东赴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3)这次会晤史称什么事件?取得了什么结果?
(4)这次谈判后不久,蒋介石向发动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5)说出三年内战时期三大战役的名称
(6)国民党政权覆灭的标志是什么?(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