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CO(NH2)2]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反应如下:
2NH3(g)+CO2(g)
CO(NH2)2(l) + H2O (l) ΔH < 0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工业上合成尿素分两步进行,相关反应如下:
反应Ⅰ:2NH3(g)+CO2(g)
NH2COONH4(s) ΔH1< 0
反应Ⅱ:NH2COONH4(s)
CO(NH2)2(l)+ H2O (l) ΔH 2> 0
(1)下列示意图中[a表示2NH3(g)+CO2(g),b表示NH3COONH4(s),c表示CO(NH2)2(l)+H2O(l)],能正确表示尿素合成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是(填序号) 。
(2)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恒定温度下,将氨气和二氧化碳按2:1的物质的量之比充入一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生成物的体积忽略不计),经20min达到平衡,各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2)①从图中得知∆c(CO2)=0.2mol/L,则v(CO2)= ∆c(CO2)/t= 0.01mol·L-1·min-1。
①在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至20min时,二氧化碳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②为提高尿素的产率,下列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
| B.升高温度 |
| C.平衡体系中及时分离出CO(NH2)2 |
|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
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若升高体系的温度,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将
(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④若保持平衡的温度和体积不变,25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2mol氨气和1mol二氧化碳,在40min时重新达到平衡,请在上图中画出25~50min内氨气的浓度变化曲线。
X、Y、Z、W、R、Q、P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中的常见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 元素 |
相关信息 |
| X |
其中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一些文物或化石的年代测定 |
| Z |
无最高正化合价,其最低负化合价为-2 |
| W |
存在质量数为25,中子数为13的核素 |
| R |
位于周期表第13列 |
| P |
与Z互不同族,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 |
(1)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以上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
(2)Y与氢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1︰3和2︰4构成分子A和B,A的电子式为:
;B能与H+结合成Y2H5+, 则Y2H5+的结构式为: [ ]+(补充完整)。
(3)请判断下列化合物固态的晶体类型,并完成下表:
| 化合物 |
WZ |
R2Z3 |
WP2 |
RP3 |
| 晶体类型 |
— |
|||
| 熔点/℃ |
2800 |
2050 |
714 |
191 |
(4)砷(As)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Y、Q同一主族,As原子比Q原子多1个电子层,则这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P的单质易溶于XP4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分)(原创)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在能源紧缺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 ① |
H2(g)+ O2(g)= H2O(g) △H =﹣242kJ/mol; |
|||||||||
| ② |
2H2(g)+ O2(g)= 2H2O(l) △H =﹣572kJ/mol; |
|||||||||
| ③ |
C(s)+ O2(g)= CO(g) △H =﹣110.5kJ/moL; |
|||||||||
| ④ |
C(s)+ O2(g)= CO2(g) △H =﹣393.5kJ/moL; |
|||||||||
| ⑤ |
CO2(g)+ 2H2O(g)= CH4(g)+ 2O2(g)△H =" +" 802kJ/moL |
|||||||||
| 化学键 |
O=O |
C-C |
H-H |
O-O |
C-O |
O-H |
C-H |
|||
| 键能kJ/mol |
497 |
348 |
436 |
142 |
351 |
463 |
414 |
|||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能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C(s)+ H2O(g)
H2(g)+ CO(g)△H =" ___________" kJ/moL;
(3)估算出C=O键能为kJ/moL。
(4)CH4的燃烧热△H = — ___________ kJ/moL。
(5)25℃、101kPa下,某燃具中CH4的燃烧效率是90%(注:相当于10%的CH4未燃烧),水壶的热量利用率是70%,则用此燃具和水壶,烧开1L水所需要的CH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已知:c (H2O)=4.2J/(g·℃) ]。
(12 分)T℃时,在某容积恒为2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2、4molH2,在催化剂辅助下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H=-92.0kJ /mol。t0时刻,建立平衡后,测得生成NH3的量为2mol;从t1时刻开始,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T℃时,N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2)T℃时,下列能证明该反应已经建立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A.体系总压强不再改变 |
| B.混合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
| C.H2的质量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
| D.c(N2)与c(NH3)的比值不再改变 |
(3)t1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平衡常数K(t5~t6) ______ K(t7~t8)(填“>、<或=”,下同)。
(4)T℃时,建立平衡后,向容器中加入2molN2和2molNH3,则此时 v正 ___ v逆。
冰晶胞中水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与金刚石晶胞类似,如下图:
(1)一个水分子含_____个孤电子对,水分子能与很多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请写出它与铜离子形成的一种蓝色的配合物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每个冰晶胞平均占有____个水分子,冰的熔点远低于金刚石熔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冰中氢键的作用力为18.5 kJ/mol,而冰的熔化热为5.0 kJ/mol,这说明冰熔化成水,氢键_________(填全部或部分)被破坏。
(4)假如冰晶胞边长为a cm,则冰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g·cm-3
(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
从樟科植物枝叶提取的精油中含有下列甲、乙两种成分:
(1)乙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2)由甲转化为乙需经下列过程(已略去各步反应的无关产物,下同):
设计步骤①的目的是;指出①的反应类型;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3)欲检验乙中的含氧官能团,选用下列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
| A.溴水 |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C.溴的CCl4溶液 | D.银氨溶液 |
(4)乙经过氢化、氧化得到丙(
)。写出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丙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图上产生4个吸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