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主要是因为他( )
| A.对自然界的探讨和解释 | B.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
| C.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 D.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2013年7月,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两幅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下图是展品之一《花瓶边的男人女人,半身像》)。不少观众都在毕加索面前败下阵来,直呼“看不懂”,觉得沮丧,摇着头离去。与之相似,下列西方艺术作品中观众最可能“看不懂”的是
| A.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 |
| B.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 |
| C.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 |
| D.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 |
一个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人可以
①去德国欣赏有贝多芬出演的音乐会
②去法国欣赏印象派画展
③去电影院观看有卓别林出演的默片电影
④通过电视观看第14届奥运会
| A.①② | B.②③ |
| C.③④ | D.①④ |
“用锋利的笔头真实地再现社会的众生万象,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和努力揭示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同时又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地揭露和强烈地批判。”该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下列哪一文学流派的特点
| A.浪漫主义文学 | 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 C.现代主义文学 | D.后现代主义文学 |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与普希金这首诗歌属于同一类文学风格的是
| A.《诗经》 | B.《唐璜》 |
| C.《十日谈》 | D.《战争与和平》 |
《西方文明史》载:“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其“重大的变化”主要包括
①文艺复兴运动兴起②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
③启蒙运动兴起④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与发展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