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过程 |
① |
证明变质 |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
② |
确定成分 |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③ |
测定纯度 |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
④ |
除去杂质 |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点燃 |
B |
鉴别Cu和Fe |
观察颜色 |
C |
鉴别H2O 和H2O2溶液 |
分别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MnO2 |
D |
除去KNO3中少量的NaCl |
配制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冷却、过滤 |
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化学魔术”四字,然后再喷上另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的“化学魔术”四字,该同学所用的两种无色液体可能是
A.NaOH溶液、酚酞溶液 | B.CuSO4溶液、NaOH溶液 |
C.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 D.酚酞溶液、“雪碧”饮料 |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NaOH,CuSO4,Na2CO3 | B.KOH,HNO3,K2CO3 |
C.Ba(OH)2,CuSO4,CuO | D.NaOH,HCl,Ba(NO3)2 |
做面包时常用到一种既能减少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又能使面包松软的白色物质是
A.食盐 | B.小苏打 | C.蔗糖 | D.烧碱 |
如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 |
B.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
C.当乙为NaOH时,它由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 |
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