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这样做的目的                        

(1) 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 (填“大”或“小”) .
(3)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     、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4)实验中,随着蜡烛燃烧消耗,过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将向    移动(“上”或“下”).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

(1)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A.光能否发生反射?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2)沿ON将右侧纸板向后折,反射光线 (填“仍存在”或“不存在”),纸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现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B

60
0.89
C

60
1.02
D

80
0.76
E



F

100
0.76
G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 __的三种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 ___的三种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下左图所示,用尺子猛力将下面的棋子击出时,上面的棋子不会飞出而是落到正下方,是由于它们具有;如右图所示,如果用尺子缓慢击打下面的棋子,紧挨被击打棋子上面的棋子会前移,是因为它受到的作用。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恒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小明接好如图甲所示的部分电路.在电路中还有两根导线还没连好,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变阻器的滑片在A端时电阻最大).
开关试触时,若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较大,其故障原因可能是
(3)排除故障,闭合开关.小明发现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他应该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B)移动.
(4)小明将实验中收集的数据及现象填入表中,可得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5)分析表中数据及现象,得到的结论应是同一规格的小灯泡发光亮度与(额定功率/实际功率)有关.
(6)实验结束后,他与同学们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①小红同学认为该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华则认为必须把灯泡换成定值电阻才行,大家通过讨论肯定了的说法.
②小强发现电压表损坏了,老师告诉他已经没有电压表可换了,而给了他一个已知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小强重新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在不改变该电路连接的情况下,也能正确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正确连接电路后.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
A.闭合开关S、S1与a相接,调节滑片P,使电流表示数I1=
B.保持,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2;
C.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P=.(用已知和测量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右)移动.
(2)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答:在___(水平/倾斜)位置做实验方案好,理由是便于____________。
(3)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N.

(4)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填字母).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