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牧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扎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阳明勋业烂然,胡世宁笑其多一讲学;文恭公亦复为之,于余心犹以为非。然而,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⑥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⑦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②若:和,同。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④夭札:因病而早死。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猜测 |
B.素位而行学素位:安于平常所处的地位 |
C.貌袭之,道艺两失袭:承袭 |
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使……长寿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
B.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C.一瓢先生其理学乎 其皆出于此乎 |
D.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周公、孔子与羿、秋、俞跗相比,突出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
B.信中高度赞扬了薛雪的精湛医技,阐明了医学的巨大作用,批评了薛寿鱼重理学而轻医道的错误思想。 |
C.语言简洁刚劲,论证精辟,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薛雪的无限敬仰之思。 |
D.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医 之 为 艺 尤 非 易 言 神 农 始 之 黄 帝 昌 之 周 公 使 冢 宰 领 之 其 道 通 于 神 圣 今 天 下 医 绝 矣 惟 讲 学 一 流 转 未 绝 者 何 也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⑵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l8分)
前赤壁赋(节选)
苏轼
①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②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③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方其破荆州②侣鱼虾而友糜鹿③而卒莫消长也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第②段作者借“客”之口抒发了_______________的无限感慨。第③段作者对“客”之问作出回答,以水和月为喻,由自然到人谈了_____________的大道理。
《前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作者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都写赤壁景色,都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试比较其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绍圣四年十二月一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
(《宋史艺文志》)
【注】 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辙亦迁海康迁:搬家 |
B.渊明临终,疏告俨等疏:(写)书信 |
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忤:抵触,违逆 |
D.其必有以处之矣处:立身 |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子瞻“独好渊明之诗”理由的一组是( )
①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②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③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④其诗癯而实腴
⑤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⑥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A.①②③ | B.③④⑥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拉近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靡:无,没有 |
B.生生所资,未见其术术:经营生计的本领 |
C.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稔:事物酝酿成熟 |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亦不以城予赵农人告余以春及 |
B.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悟已往之不谏 |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门虽设而常关 |
D.会于西河外渑池将有事于西畴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序交代了写《归去来兮辞》的原因。 |
B.作者以极其坦诚的态度说明自己之所以就任彭泽令,是为生活所迫。 |
C.作者之所以辞职,最根本的原因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
D.作者在序文中还告诉我们他任官职的时间及所取得的成就。 |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 分)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谋:为……谋划。 |
B.请治剑服治:备办。 |
C.庄子入殿门不趋趋:小步快走 |
D.王乃校剑士七日校:使……较量 |
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②④⑥ | D.③⑤④ |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
把文言文阅赎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2)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后面题目。(9 分)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聊:悠闲 |
B.妻子固请种粳固:坚持 |
C.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就:接受 |
D.于半道栗里要之要:邀请 |
以下各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渊明“有骨气”的一组是( )(3分)
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②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④即日解印缓去职
⑤我醉欲眠,卿可去⑥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
⑦自谓是羲皇卜人⑧借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A.①④⑥⑧ | B.①②⑥⑧ | C.①④⑦⑧ | D.③④⑥⑧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