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每空1分,共9分)左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右图表示a激素信息传递的一种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
(2)若靶细胞是胰岛B细胞,当血糖含量为130mg/dL时,下丘脑通过细胞3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效应是______________。Ⅱ型糖尿病人的a激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上右图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Ⅱ型糖尿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                             
(3)若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的结构是__________,传递方向的特点是________。
(4)若细胞4能产生白细胞介素,则它是由_________受抗原刺激后分裂分化而来。
(5)若人吃食物过咸时,下丘脑通过细胞_______(填图中序号)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以减少尿量的排出,此时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某年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kg,再分别倒入相同量的煮沸并冷却的10%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来定时测定,结果如图.请问:

(1)实验中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 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在腌制过程中,会出现坛中溶液量增加,这是由 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
(2)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乳酸菌 ,用水封坛的作用是 提供无氧环境
(3)该小组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是否合理? 不合理 .说明理由: 应将三个坛中,每次测定的亚硝酸盐含量分别记录,求出平均值,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亚硝酸盐含量为纵坐标做曲线图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 比色法 ,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 玫瑰红 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5)实验中三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 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

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制作泡菜需要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方法是 比色法 ,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 玫瑰红色染料 ,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在香料工业提取的“液体黄金”玫瑰油中,要求不含有任何添加剂或化学原料,其提取方法主要是 水蒸汽蒸馏法 ;玫瑰精油的提取需要大量原料,通常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实现玫瑰的快速繁殖.
(3)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中,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要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菌,原因是 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 .如果在CaCl2溶液中形成的凝胶珠颜色过浅,说明 固定的酵母菌的数目较少
(4)微生物强化采油(MEOR)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黏度的原理,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来提高采油率的新技术.为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从功能上分,应选用 选择 培养基,常用的接种方法是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某实验小组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每隔3至4天测一次亚硝酸盐的量,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mg/kg)

腌制天数
1号坛
2号坛
3号坛
封坛前
5
5
5
3
15
10
7
6
25
12
13
9
30
15
17
13
18
9
11
17
7
4
5

(1)该实验小组是用 目测对比法(比色法) 的方法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配制提取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提取剂的方法是:50g氯化钡 和50g氯化镉 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用盐酸调节pH值至 1
(2)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原理描述正确的是 C
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 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
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
(3)进行比色时,加完试剂后要静止15分钟后才能观察样品的颜色并比较,静止15分钟的原因是 反应时间过短,显色不充分,会影响比色的准确性,最终影响实验结果.(充分显色,确保比色的准确性,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4)发酵过程中,1、2、3号坛亚硝酸盐的含量都有一个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上升的原因是 开始坛内条件有利于某些杂菌(硝酸还原菌)的生存繁殖,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5)1、2、3号坛封坛前亚硝酸盐的含量都是5mg/kg,但发酵过程中上升幅度有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杂菌污染程度与用盐量的不同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三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_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将降低。

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右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________营养级。
(2)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_________信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
(3)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右,该样方的蜗牛数应记为_____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