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
(1)当卡片静止时,发现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得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请你给他提出一条改进建议是; ;
(2)实验改进后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平衡现象,若使卡片在图示位置失去平衡,你将通过
或 方法实现。
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如图14所示)。木块的运行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每次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对桌面的压力相同)。由表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N:在第一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N: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应该有__________次是相同的。
实验次数 |
木块运动状态 |
测力计示数/N |
1 |
静止 |
0.5 |
2 |
静止 |
0.6 |
3 |
匀速 |
0.7 |
4 |
加速 |
0.8 |
5 |
减速 |
0 |
有一块火山石可以漂浮在水中,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这块火山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天平的示数如图所示;
②向量筒中倒入V1=60ml的水;
③用细线系住石块,放入量筒,用细铁丝将其压入水中足够长时间,水面到达V2=65ml处;
④取出石块,水面降到了V3=58ml处;
⑤小明认为石块体积的测量不够准确,石块的体积应该包含材质和其中空隙部分的体积,于是又向量筒中加水到60ml处,将刚才取出的石块表面吸附的水清除后,再次没入量筒的水中,此时水面到达V4=66ml处,请解答下面问题:
⑴该实验原理为(用物理符号表示)。
⑵在步骤④中,水面未回到60ml处的原因是。
⑶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思路,将有关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以下表格的空白处。
物理量 实验 次数 |
火山石块的 质量m/g |
V1 |
V2 |
V3 |
V4 |
火山石块的 体积v/cm3 |
火山石块的 密度ρ/gcm-3 |
1 |
60 |
65 |
58 |
66 |
⑷观察表格的设计,请你指出其中存在的两处不足(相同类型的不足点只写一条)。
①;②。
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模,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____________;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法;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________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①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③向U型管内加适量水;
(3)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____有关;比较丙、丁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____有关。
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物质的密度,选取的器材有:酸奶、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小新和小洋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酸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酸奶的质量为________;(3)再将烧杯中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V;(4)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酸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1;(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3)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
分析与交流发现:方案一中测量体积偏________,测出密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实验桌上提供了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一个、定值电阻R0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电压表、电流表各一只;开关一个.小刚想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定值电阻的电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1)在答题卡中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2)写出实验步骤.
(3)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