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阅读下面的密度表,回答表后的问题。
物质 |
密度ρ /kg·m-3 |
物质 |
密度ρ /kg·m-3 |
物质 |
密度ρ /kg·m-3 |
铜 |
8.9×103 |
汞(水银) |
13.6×103 |
二氧化碳 |
1.98 |
铁 |
7.9×103 |
海水 |
1.03×103 |
氧 |
1.43 |
铝 |
2.7×103 |
纯水 |
1.0×103 |
空气 |
1.29 |
冰 |
0.9×103 |
酒精 |
0.8×103 |
一氧化碳 |
1.25 |
(说明:气体密度是在0℃时,1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
⑴从表中找出物质密度的一些规律,请写出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要___(填“大”、“小”),因此,出现煤气泄漏时,应_____(填“蹲着”、“站着”)逃。
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⑴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在10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 冰熔化过程需要_______min,从AB段和CD段的比较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要____(填“大”或“小”)。⑵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____(填“升高”、“下降”或“不变”)。
(3)实验中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______________形成的。
下图是三种仪器的测量情形。
(1)图中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__℃;
(2)图中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A;
(3)图电阻箱的示数为_______Ω;
小刚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利用一个开关、一个电流表、一个电池组、两个相同的灯泡以及若干根导线,进行了探究,并将实验的数据记入如下的表格中。
A处电流IA / A |
B处电流IB / A |
C处电流IC / A |
0.26 |
0.26 |
0.52 |
(1)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使电流表只测量流经灯泡L1的电流;
(2)指出上述实验中存在的不妥之处:
①
②
(3)纠正不足之后,实验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如图是探究物质吸热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在两容器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
(1)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的目的:。
(2)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加热的时间长?答:_________。
(3)下表是实验记录的数据。请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液体名称 |
实验次数 |
液体质量 m/g |
液体初温 t1/℃ |
液体末温 t2/℃ |
升高的温度 t2-t1/℃ |
通电时间 t/min |
水 |
1 |
100 |
20 |
38 |
18 |
4 |
2 |
100 |
20 |
56 |
36 |
8 |
|
煤油 |
3 |
100 |
20 |
29 |
9 |
1 |
4 |
100 |
20 |
56 |
36 |
4 |
①比较1、2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
②比较1、4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以上两空选填“相同或不同”)
③比较2、4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4)①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②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
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C.使用相同的烧杯
下图是仪器的测量情形。
(1)图中体温计的读数为℃;
(2)图中电压表的示数为V;
(3)图电阻箱的示数为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