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詹天佑在担任协约国“联合监管远东铁路委员会”技术委员时为争取国家利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这主要表现在( )
| A.取消了协约国对中东铁路的共管权 |
| B.收回了对中东铁路的管理权 |
| C.阻止了日本独享中东铁路利权的企图 |
| D.中国工程师可以被中东铁路聘用 |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予以表彰”。由此可见,秦始皇主张
| A.书同文 | B.度同制 | C.车同轨 | D.行同伦 |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皇帝制度 | B.官僚制度 | C.郡县制度 | D.三公九卿制度 |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
| 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 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无辅拂(辅佐),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文中的“古”主要是指
| A.世袭制 | B.君主专制 | C.分封制 | D.郡县制 |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这些体现了
| A.儒家思想 | B.法家思想 | C.道家思想 | D.墨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