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国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这个制度最终被打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两个“战争”分别是什么?
(3)“华约和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发展趋势?
(4)当今世界,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伏彼起,给国际安全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
材料一:
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三:2013年,大陆与台湾进出口贸易额逾1972.8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16.7%。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406.4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自台湾进口1566.3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
——新华网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是中国哪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
(3)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一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
中国 |
印度 |
美国 |
钢产量(千克) |
2.37 |
4 |
538.3 |
发电量(千瓦时) |
2.76 |
10.9 |
2949 |
材料二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24 |
20370 |
102398 |
42136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
343.4 |
1826 |
7073 |
28762 |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
材料一《史记》对西汉时期南方的描述: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和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都很贫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阅读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从哪个朝代开始,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
(2)材料三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南方农业的发展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有哪些?
隋唐到宋元时期的中国是繁盛的时代,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治篇】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是哪个皇帝时候创立的。
【经济篇】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2)上图样式的钱币,最早使用是在哪个朝代?这种货币叫什么名字?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外交篇】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请问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4)总结唐宋政治经济发展的经验,你觉得对我们现在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的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邢州窑与越州窑是唐朝南北诸窑的代表窑,出产的瓷器质量不相上下。茶圣陆羽按照瓷色与茶色是否相配来定各窑优劣,说邢瓷白,盛茶呈红色,越瓷青,盛茶呈绿色。唐三彩是有名的陶器。所谓三彩,即在无色釉的白底胎上用铅黄、绿、青等色画成花纹,烧制成陶器。因是唐朝创制,故称唐三彩。
——选自《全彩中国史》
材料三 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四有位唐朝名僧受日本僧人礼请,率弟子、工匠等,前后5次东渡,均告失败。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他到达日本后,受到日本天皇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政府还为他在京都建了一座名为“唐招提寺”的寺院,供其讲经传道。他在日本除了传布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唐玄宗在位时的封建治世的年号是哪两个?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在陶瓷业方面的成就,其中被称为世界工艺的珍品的是哪个?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时期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举出一个为唐朝民族关系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
(4)材料四中的“唐朝名僧”是谁?他在日本受到尊崇的原因是什么?这些说明了唐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