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改革?材料一反映了哪两项改革内容?(请答出其中一项内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改革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材料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2)西周在实行这种制度时,哪些人可能被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
(3)实施这一制度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
《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朝廷,共有460多人为妖言以乱黔首
的方士和儒生在咸阳被活埋。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件事?当时是哪位大臣给皇帝的建议?
(2)材料二指的是历史上哪件事?发生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3)两则材料都涉及对哪一学派的态度?
(4)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一 咸阳人李阳20岁时去南方,由于各地战争连绵不断,局势混乱,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和咸阳的不一样,一路上给他带来很多不便。
材料二 李阳40岁时又去南方,这次一路上他发现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和咸阳的一样了,战争也基本平息,旅途方便多了。
请你根据上述两段材料做出推断:
(1)李阳20岁时中国处于 时期,40岁时处于 时期。
(2)李阳旅途的方便,得益于历史上哪位帝王采取的哪些治理国家的措施?
(3)这位帝王开创了哪种政治制度?在中央设置了哪三位官员帮助他处理朝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2010年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2561年诞辰日。上午,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主要活动己丑年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庙内隆重举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获奖者代表,国际友人代表,社会各界以及济宁市、曲阜市代表敬献花篮。 全场嘉宾向先师孔子行鞠躬礼,随后又举行了《天下大同》乐舞告祭。乐舞气势恢宏,典雅隆重,生动再现了“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历史盛况。
请回答:
(1)祭孔大典以“和衷共济,讲信修睦”为主题,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主干。请问孔子的思想主要是哪两部分?
(2)战国时期继承了孔子思想的是哪位思想家?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活动二:在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七年级(1)班的志愿者们在宣传中国文化时遇到了些小问题,他们希望同学们能帮忙解决问题。如志愿者刘芳帮助百家争鸣电视台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帮助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主持节目。
入围人员:孔子庄子孙武韩非子
(3)人与自然——( )
(4)法制在线——( )
(5)教育论坛——( )

历史成语折射时代故事,彰显古人智慧。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春秋战国故事与成语配对,并将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
①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嬴政。荆轲见秦王时,假称要向秦王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嬴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②秦楚两大国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厉害所重,时而追随秦国,时而追随楚国。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条件下,各集团的态度动摇多次,反复无常的成语。
③禹把全国划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中,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派遣使者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④春秋争霸中,越国曾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不忘战败之耻,发奋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以激励自己。勾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吴国,称霸一时。
⑤秦赵对战,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效果卓著。秦军散布廉颇要投降秦国的谣言,赵王上当,撤换廉颇,改用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带兵,赵国大败。
⑥公元前4世纪中期,魏国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直捣魏都大梁。魏军回救,中齐军埋伏,大败而归。
⑦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时曾受楚国恩典,承诺日后若晋楚交战将退让90里报恩。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相遇于城濮。晋军避退,楚军紧追不放。晋军诱敌深入,迂回包抄,大败楚军。
⑧公元前356年,秦国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张贴告示:“将此木扛至北门,赏十金。”无人响应。商鞅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后来,一名壮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扛木杆至北门,果然得到了赏赐。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
(1) 卧薪尝胆 (2) 纸上谈兵 (3) 图穷匕现 (4) 朝秦暮楚
(5) 退避三舍 (6) 城门立信 (7) 问鼎中原 (8) 围魏救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