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瓶子中装上适量带颜色的水,拿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让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向瓶中吹入少量气体,使水在玻璃管中上升到瓶口以上。在露出瓶塞的玻璃管部分画上刻度,这样就自制成一个如图所示的气压计。小希将此气压计由香山的山脚移至山顶。若瓶塞处密闭不漏气,且移动过程中瓶子的温度没有发生变化,则玻璃管中的水面将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出了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此固体是 “晶体”或“非晶体”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在 段是 态。
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实验中
(1)小明想测量干路电流,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检查电路发现只有一根导线接错了,请在这根导线上打上“ ”,并改正。
(2)连接正确的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为 ,请在图乙中画出指针的位置 为指针转轴)。
(3)小明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改变电表位置,将测量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
支路电流 |
支路电流 |
干路电流 |
1 |
0.30 |
0.16 |
0.46 |
2 |
0.20 |
0.20 |
0.40 |
3 |
0.24 |
0.34 |
0.58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并联电路中, 。
(4)第1次实验发现,灯泡 比 亮,则灯泡 的电阻 灯泡 的电阻;若两灯泡灯丝长度相同, 的灯丝更细。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提高机械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机械效率,要从研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出发,寻求办法。
(1)为了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小明选取了大小相同的滑轮,利用图甲和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并把数据整理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 次数 |
滑轮 材质 |
钩码重 |
提升的高 度 |
有用功
|
拉力
|
绳端移动 的距离 |
总功
|
机械效率。 |
1 |
铝 |
1 |
0.1 |
0.1 |
0.6 |
0.3 |
0.18 |
|
2 |
铝 |
2 |
0.1 |
0.2 |
1.0 |
0.3 |
0.3 |
|
3 |
铝 |
2 |
0.2 |
0.4 |
1.0 |
0.6 |
0.6 |
|
4 |
塑料 |
2 |
0.2 |
0.4 |
0.8 |
0.6 |
0.48 |
|
5 |
塑料 |
2 |
0.2 |
0.4 |
2.1 |
0.2 |
0.42 |
|
①比较1和2两次实验发现:在所用滑轮组一定时,提升的钩码 ,机械效率越高。
②比较3和4两次实验发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 有关。
③比较 两次实验发现:在所用滑轮组一定时,机械效率与提升钩码的高度无关。
④第5次实验室利用了图 的装置完成的,判断依据是 。
⑤利用图甲的装置,把重 的物体用 的拉力迅速拉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可见如果没有刻度尺,只有测力计,也可以测量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小明利用图丙装置实验发现: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摩擦有关,与物重无关。保持斜面倾斜程度不变,可以采用 的方法减小摩擦,从而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3)实验表明:额外功越小,总功越接近有用功:进一步推理得出:假设没有额外功,总功等于有用功;可见使用任何机械都 。下列物理规律的得出运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焦耳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阿基米德原理
、欧姆定律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
(1)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 ,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 。(选填“照相机”、“幻灯片”、“放大镜”)
(2)小明把蜡烛依次放在 、 位置,在坐标纸上记录了光屏上像的大小。如图丙所示 、 分别表示蜡烛在 、 处所成的像)。跟同学们交流后发现:
①成倒立放大像的条件是
②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小明又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处,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聪明的小明拿起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拿起的眼镜是 。(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
如图所示是某款电养生壶及其铭牌的部分参数,当养生壶正常工作时,求:
额定电压 |
|
频率 |
|
额定功率 |
|
容量 |
|
(1)养生壶正常工作的电阻。
(2)若该养生壶的加热效率为 ,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初温是 的一壶水烧开,需要多长时间? ,
(3)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和小丽同学利用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合作测量养生壶的实际功率。电表上标着“ ”,他们把家中的其他用电器都与电源断开,仅让养生壶接入电路中烧水, 电能表的转盘转了 ,求电养生壶的实际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