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说:“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这段言论揭示了
| A.军功爵制打破了贵族的特权 |
| 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的界限 |
| 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参政机会 |
| D.察举制有利于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
|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主权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的是( )
①“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④“团结抗战,共赴国难”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
孙中山曾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对这段话中的“忠”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
| B.应该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
| C.强调国家的民族意识 |
| D.要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
“大陆昏沉三百秋,不作人民作马牛!英雄一恸气将绝,何时剑溅匈奴血。”(洪秀全)诗中的“匈奴”是指( )
| A.外国侵略者 |
| B.匈奴族 |
| C.清王朝 |
| D.汉族地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