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
材料三: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四: 200多年前,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五:(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 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工业是在哪一场运动中创办的?该工业体现了这场运动倡导者提出的什么口号?(2分)
(2)材料二中出现的现象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有关?(1分)
(3)新中国为了改变材料三中的状况,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1分)
(4)材料四中这场“完全不同的革命”后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什么?(1分)
(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2分)美国对苏联进行“模仿”后,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因为在19世纪末的时候,它的殖民地……总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英国主要通过什么手段建立起“日不落帝国”的?简要分析“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所产生的影响。
(2)说出下图人物反英斗争的史实和结果。
材料二只有团结,才能驱逐西班牙人,建立一个自由的政府。
——摘自玻利瓦尔的一封信
(3)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是受哪些历史事件影响的?玻利瓦尔由于功勋卓著,被人们誉为什么?
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着社会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列举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
(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时时刻刻都在"刷新"着我们的生活。
(3)请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环境与资源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4)根据以上内容的分析,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科技这把双刃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分别说出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名称。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这种变化促使世界格局朝什么方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这一起势发展的主要因素。
(3)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1)请指出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哪一阶级的参加起了巨大作用?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有何认识?(写出两点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某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勃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一种什么心态?基于这种心态,清朝前期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开放"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