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
材料三: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四: 200多年前,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五:(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 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工业是在哪一场运动中创办的?该工业体现了这场运动倡导者提出的什么口号?(2分)
(2)材料二中出现的现象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有关?(1分)
(3)新中国为了改变材料三中的状况,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1分)
(4)材料四中这场“完全不同的革命”后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什么?(1分)
(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2分)美国对苏联进行“模仿”后,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材料二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十四大后中美关系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材料三中国外交活动大事年表
时间 |
大事 |
1981年 |
中国当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 |
1988年 |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
1996年 |
中俄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了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后来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 |
2001年 |
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哪些重大举措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
(2)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归纳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在新时期参与国际事务的主要表现。这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朝鲜半岛问题是“二战”的遗留问题,也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6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金日成致毛泽东的求援电报》节选
材料三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材料四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
——金冲及等《毛泽东传》(1949——1976年)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的原因。
(2)材料三中的“高级将领”是谁?我国“出兵”的时间是哪一年?
(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四,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近年来,朝鲜核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东北亚局势的紧张。面对当前复杂的朝鲜半岛局势,你认为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国、印度、美国人均钢产量和发电量
项目 |
中国 |
印度 |
美国 |
钢产量(千克) |
2.37 |
4 |
538.3 |
发电量(千瓦时) |
2.76 |
10.9 |
2949 |
材料二左图是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右图是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 1978—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年份 项目 |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24 |
20370 |
102398 |
42136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343 |
1826 |
7073 |
28762 |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落后的局面,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请举出这期间的成就一项。
(2)材料二左图反映出1953—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如何?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右图反映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上述变化始于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一重大会议?这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我国古代的文明成就”进行了分组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小组:瞻仰古老文化
(1)写出图一法典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的地位。图二印刷品采用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种印刷技术?
第二小组:探求政治文明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
第三小组:感受科技力量
科技成就 |
影响 |
① (人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北宋时制成了② (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 |
为欧洲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支持 |
(3)依据所学知识填写表格中①、②所代表的内容。
(4)第四小组的同学探究的主题是我国古代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我国古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请列出一例相关史实。
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访问了东南亚与西亚等国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构想有着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1)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古代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是什么?
材料二唐太宗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2)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统治政策。
材料三“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3)材料中“留心理道”的皇帝开创了我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
材料四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 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4)根据材料说出宋朝政府对待海外贸易的态度,并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范围。填写材料四中的空白部分。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