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下左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右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甲、乙生物可能是( )
| A.蓝藻、变形虫 | B.T2噬菌体、豌豆 |
| C.肺炎双球菌、绵羊 | D.硝化细菌、烟草花叶病毒 |
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形成第2代细胞时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
| A.5条 | B.40条 | C.20条 | D.10条 |
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
| 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80个 |
| C.该DNA分子中4种含氮碱基A∶T∶G∶C=3∶3∶7∶7 |
| 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
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
|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
实验预期结果 |
|
| 预期结果序号 |
子代表现型 |
|
|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
1 |
与甲种一致 |
| 2 |
与乙种一致 |
|
|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
3 |
与甲种一致 |
| 4 |
与乙种一致 |
A.1、3 B.1、4 C.2、3 D.2、4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
|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
|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
|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
|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