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摘自国家环境监测中心公布的某时间我国部分大城市空气监测周报.

城市
污染
指数
首要
污染物
空气质
量级别
城市
污染
指数
首要
污染物
空气质
量级别
北京
92
TSP

济南
76
TSP

天津
82
TSP

武汉
83
NOx

长春
103
TSP

深圳
77
NOx

上海
74
NOx

汕头
54
 

杭州
67
TSP

成都
87
TSP

福州
42
 

重庆
98
SO2

厦门
25
 

贵阳
69
TSP

注:TSP:空气中飘尘;NOx:含氮氧化物.
阅读分析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经济特区中,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________,直辖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
是________.
(2)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________.为防止城市出现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
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或石灰石和含硫煤混合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
关“固硫”(不使含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保护水资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甲、乙两位学生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与铝
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 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
的NaOH溶液中,如下图所示。

(1)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又将硫酸溶液换为浓硝酸发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原电池的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_______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_______活动性更强(填写元素符号)。
(5)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正确结论?(  )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顺序表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这种做法________(可靠或不可靠)。如不可靠,请你提出另一个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可行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可靠,此空可不填)。

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相邻的A、B、C、D四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6个电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E的单质可与酸反应,1molE单质与足量酸作用,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33.6LH2;E的阳离子与A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A原子结构示意图
(2)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C的元素名称为
A、C、D、E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3)向D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直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A、B同主族,C、D同周期,B、E同周期。气体A2与气体C2混合后点燃能够发生爆炸,且产物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B、C、E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E的最高价氧化物可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的盐,D能形成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单质。请根据上述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两种元素的元素名称:A________、B________;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写出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
(2)写出由B和C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F的电子式,其存在的化学键是
(3)写出F和A2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B2C形成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E的最高价氧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可以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

(1)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______。

A.生成的速率与消耗的速率相等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不变
D.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E. 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2)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①由表中数据判断该反应的△H__________0(填“>”、“=”或“<”);
②某温度下,将充入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时测得,则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
(3)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a. 升温 b. 加入催化剂 c. 增加CO的浓度
d. 恒容下加入使压强变大 e. 恒容下加入惰性气体使压强变大 f. 分离出甲醇
(4)在250℃时,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见下表:

CO


0.5 mol·L—1
2mol·L—1
6mol·L—1

此时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是:v(正)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如图1所示,甲为恒容密闭容器,乙为恒压密闭容器。在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H2和CO,使甲、乙两容器初始容积相等。在相同温度下发生上述反应,并维持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变。已知甲容器中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请在图2中画出乙容器中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3分)(1)A、B、D为短周期元素,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元素
A
B
D
性质或结构信息
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单质能助燃
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简单离子在本周期中半径最小

①第一电离能:AB(填“>”、“=”、“<”),基态D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②B和D由共价键形成的某化合物BD在2200℃开始分解,BD的晶体类型为
(2)发展煤的液化技术被纳入“十二五规划”,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关于煤液化技术的高效催化剂研发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已知:煤可以先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CH3OH),从而实现液化。
①某含铜离子的离子结构如右图所示:

在该离子内部微粒间作用力的类型有:(填字母)。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配位键 E.范德华力 F.氢键
②煤液化获得甲醇,再经催化得到重要工业原料甲醛(HCHO),甲醇的沸点为65℃,甲醛的沸点为-21℃,两者均易溶于水。甲醇的沸点比甲醛高是因为甲醇分子间存在着氢键,而甲醛分子间没有氢键。甲醇和甲醛均溶于水,是因为它们均可以和水形成分子间氢键。请你说明甲醛分子间没有氢键的原因是
③甲醇分子中,进行sp3杂化的原子有,甲醛与H2发生加成反应,当生成1mol甲醇时,断裂的∏键的数目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