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
(1)诗中所描写的是那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
(2)请写出这一历史事件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3)在这次历史事件中转折性的会议是什么?它带来了什么影响?
(4)在这次“远征”中,红军战士表现出的精神就像一部永恒的史诗,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呢?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红军长征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应用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紧跟着又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1)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局部侵华的标志是什么?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张、杨、发动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对中华民族的抗战有何影响?
(3)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什么?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办一期板报,你认为选哪一历史事件为素材合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开始逐渐摆脱封建束缚,向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过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上的先进化。
(1)19世纪后半期,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采取了什么行动?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进行了哪些实践?
(2)请你继续绘制中国近代化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

(3)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何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嘉庆皇帝与一个大臣有如下的对话:
皇帝问:英国是否富强?大臣答:彼国在西洋诸国中称大,故是强国。至于富,是由于中国富,彼国才富。富不如中国。皇帝问:何以见得?大臣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再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说明彼富是借了中国的光吗?假如我们禁止茶叶出口,那英国就会穷得无法过日子。皇帝说:说的是。
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一部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开始提出面向世界的要求。魏源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据此,他认为做事情只要“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
回答:
(1)材料一反映清朝后期中国皇帝和大臣思想上出现了什么错误认识?
(2)材料二中,魏源在哪本书中说了这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指什么意思?
(3)孙中山本人是否做到了材料三中的 “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试用史实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相继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帝国主义亡华野心始终不能得逞。
材料二: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并肩抗战,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写出抗击日军侵略的清军将领和抵抗八国联军的民间组织。
(2)根据材料二,分别写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 一例著名战役。
(3)根据上述材料和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三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1921年 28岁
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周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1935年 42岁
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三:1945年 52岁
8月,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四:1949年 56岁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所说的是哪次会议?请你简要评价这次会议。
(3)材料三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
(4)与材料四相关战役的重大战役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