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也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根据提示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探究一:回放历史画面,了解世界政治格局发展。
图一 巴黎和会 图二 华盛顿会议 图三 赫鲁晓夫、肯尼迪扳手腕
请回答:
(1)通过回顾以上三幅图片,请说出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名称分
别是什么?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反目成仇,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探究二:眼下经济危机撼动全球,世界各国正联手抗击经济危机。通过探究上个世纪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寻访美国经济成长之路】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2)材料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特点是什么?
【探寻欧洲走向联合】
雨果曾说过“(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
(3)请问“高一级的整体”是指哪一组织?该组织的性质是什么?
【探访日本的崛起】
“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4)材料中的抓住机遇“弃旧图新”,指的是什么事件?上世纪70年代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是什么?(2分)
【成果总结】
(5)美国的成功,西欧、日本的崛起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你认为当前我
国的经济建设能从中吸取哪些宝贵经验?
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各国人民为捍卫和平奋起反击法西斯侵略。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反法西斯战争孕育了反法西斯精神。传承反法西斯精神和抗战精神,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材料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 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1)材料一中"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决定建立联合国是哪次会议?
(2)根据教材,请写出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战役一例?
(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共赴国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这是国共两党第几次合作?
(4)材料二中"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5)为了不再"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西欧在欧共体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区域合作组织是什么?这个组织的出现,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什么趋势发展?
(6)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7)传承反法西斯精神和抗战精神,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战精神的理解?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材料一中"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哪次重要会议?
(2)材料二"共产党一心救中国"的奋斗中,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起义,在哪座城市爆发?1927年,谁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如果说,长征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伟大的传奇,那么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怎样重大的意义?
(4)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宥新中国"。请写出标志新中国成立的事件?
(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历史证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编者按: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苏俄实行新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国家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罗斯福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这些工程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
--摘编自百度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增长。1999年元旦,欧洲通用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体现了苏俄哪一新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主要"新"在哪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说明美国政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的"援助"指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从苏俄实行新政策和罗斯福实行新政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代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粮食产量 |
5.02亿千克 |
6.70千克 |
7.15千克 |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
(2)材料二中,深圳、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三(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