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B.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C.戴高乐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D.戴高乐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  )

A.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果关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分析出了美苏实力的悬殊
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民生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下列关于中外历史上涉及民生问题的重大举措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1995年,国家启动的“安居工程”③苏俄的新经济政策④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诗中“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再次“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是由于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和支持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倡议和支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