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的简表

 
年份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学校数
在校学生数
学校数
在校学生数
学校数
在校学生数
1949年
34万
2 400万
5 219
127万
205
11.7万
2003年
49.13万
1.25亿
10.09万
9 115.31万
1 911
1 175.05万

请回答:
(1) 从上述材料看,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反映了哪些现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分,任意答出2点即可)
(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视科学事业发展的措施?
(3)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教育应如何发展?(3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据《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1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