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①普少吏事      习:              ②家人箧视之    发:            
③太祖常劝读书  以:              ④碎裂案牍掷地  碎裂: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译文:                                            
②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译文:                                                                          
有一个成语出自选文的第一节,请你找出并解释。
成语:            ,意思是:                                                  
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赵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赵普)七月卒,年七十一。上(赵太祖)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代国家)臣也,朕甚惜之!”
请从选文中找出与材料中画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请从选文中找出根据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宋太祖对他的评价。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注: 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 躬:
(2)猥自枉屈 猥:
(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
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答:
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答:

文言文阅读(12分)
《孙亮辨奸》
孙亮暑月游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黄门素怨藏吏,乃以鼠矢投蜜中,启言藏吏不谨。亮即呼吏持蜜瓶入,问曰:“既盖覆之,无缘有此。黄门不有求于尔乎?”吏叩头曰:“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亮曰:”必为此也,亦易知耳”。乃令破鼠矢,内燥,亮笑曰:“若先在蜜中,当内外俱湿;今内燥者,乃枉之耳。”于是黄门服罪
①黄门:指宦官。②矢:同“屎”③尔:第二人称代词,你。④席:褥子。⑤服罪:伏法、认罪。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派、让)人恒然后能改(错误、过错)
B.黄门怨藏吏(向来、平时)曾其所不能(增加)
C.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 (借)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诚纯洁)
D.今内燥者,乃之耳(冤枉)在宋城上而待楚矣(入侵)

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令破鼠矢宋莫能守,可攻也
B.黄门不有求尔乎所欲有甚生者
C.乃鼠矢投蜜中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D.今内燥者,乃枉耳行道人弗受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内容理解
(1).孙亮是根据什么判断出藏吏是被黄门冤枉的。(用原文回答)
(2).读了这篇短文,你从文中的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迪?任选一个角度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
刘温叟以德义世其家,当时推服。博学纯厚,动必由礼。父讳岳,温叟终身不听丝竹。尝令子药,有天灵盖,温叟见之,亟令致奠埋于郊。为御史①中丞,家极贫。时太宗尹京②,知其贫,致五百千以赠温叟。温叟拜受,以大匮③封贮御史之西廊。或有诘之者。曰:“晋王为京尹,兄为天子,拒之则失敬;吾方为御史,受而用之,则何以清流品④也?”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二)
太祖在官渡,表天子歆。孙权欲不遣,歆谓权曰:“将军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义未,使仆得为将军效心,岂不有益乎?”权悦,乃遣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⑤为罪,愿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节选自《三国志·华歆传》)
【注】①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②尹京:做京城府尹。太宗与下文的晋王为同一人。③匮:同“柜”。④流品:官阶、等级。泛指现职官员。⑤怀璧:怀藏美玉,比喻多财招祸。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尝令子药(掺合) B.晋王为京尹,兄为天子(自己)
C.太祖在官渡,表天子歆(征讨) D.始交好曹公,分义未(牢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亟令致奠埋郊三顾臣草庐之中
B.大匮封贮御史之西廊而君五十里之地存者
C.众各留所赠,而服其德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D.使仆得将军效心是以众议举宠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方为御史,受而用之,则何以清流品也?
②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
刘温叟与华歆都不拿别人赠送的财物,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美德?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问题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
乃 令 符 离 人 葛 婴 将 兵 徇 蕲 以 东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吴广爱人 ________________ (2)将军身被 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
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已。”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ó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
②每旦徒行人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