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②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轍③。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④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牝而黄⑤。”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⑥。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⑦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⑧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 子姓:子孙,这里指儿子。② 形容:形状,形貌。③ 绝尘:蹄不沾尘。弭(mǐ)轍(zhé):没有足迹。弭,止、息。④ 纆(mò):以挑东西的绳索代“挑”。⑤ 牝(pìn)而黄:黄色的母马。牝,雌性的鸟、兽。⑥ 牡(mú)而骊(lí):黑色的公马。牡,雄性的鸟、兽。骊,纯黑色的马。⑦ 色:纯色。物:杂色。⑧ 天机:天赋的悟性。下列语句中的“以”与”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祭以尉首 | B.扶苏以数谏故 |
C.杀之以应陈涉 | D.固以怪之矣 |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乐因自己的儿子们才能低下,不会相好马,更不会相千里马,于是向秦穆公举荐一个担柴挑菜的朋友叫九方皋,说这个人相马的本领比自己强千万倍还不止。 |
B.伯乐认为好马可以从它的形貌和筋骨去观察。但要找天下的(千里)马,却好像没有标准可说,或没法捉摸的。 |
C.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
D.了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既赞扬了九方皋的相马本领,又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
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 与共: ②三月而反报曰 反:
③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 是: ④而遗其所不视 遗: 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②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8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与“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大易小 |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C.徒以有先生也 | D.以君为长者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秦王色挠()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3)公被狐白之裘被:(4)乃令出裘发粟出:翻译下列句子。
此之谓失其本心。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文
大脖子病人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②,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
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 ③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凡饮之者辄病瘿辄
(2)吾乡人皆然然翻译下列句子:
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阅读下文。(共10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之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2分)
阅读下面语段。(共10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也?”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去私》)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悉以咨之()
(3)其谁可为之()(4)国人称善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