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解释划线的字。
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每移案 余稍为修葺 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 ”绘陋室环境的清幽,乙文用“ ”写居室的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 手法,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
对甲乙两文作者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 ②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骞 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乃募能 使者 |
|
②径匈奴,匈奴 得之 |
|
③传 诣单于 |
|
④ 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其头为饮器 |
故临崩寄臣 以大事也 |
B.月氏遁 而怨匈奴 |
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 |
C.无与共击 之 |
何陋 之有 |
D.西北国始通 于汉矣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于生 |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4)请写出选文中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两个语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先视陂薮①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人各持束缊②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③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④,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宋祁《雁奴后说》,有删减)
【注】①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胡泽通称。②组:乱麻绳。③唼(shà):水鸟吞食声。④少选:不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或微闻人声
②阴布大网
③乃举网张之
④冯生工尝为《雁奴说》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后 乡 人 益 巧 设 诡 计。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②奚独雁哉,人固有之。
(4)文章讽刺了怎样的现象?
师说(节选)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①先乎吾,吾从而②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师道也,夫庸③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①固:本来。②:动词,学习。③庸:副词,表示反问,岂。
(1)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从而师之 ②生平吾后 ③亦先乎吾 ④其闻道也
A.①④②③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2)作者认为“师者”的价值在于“ ”,主张不拘于 、 ,向比自己有专长的人学习。(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严沧浪①《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②,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③,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④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选自《人间词话》王国维)
注释:①严沧浪,南宋诗论家,所著《沧浪诗话》主张以妙悟论诗,产生了较大的历史影响。②羚羊挂角,出自《埤雅•释兽》:“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比喻意境超脱,不着形迹。③凑拍,凝合、聚合、拼附的意思。④阮亭,清初杰出诗人王士桢的号,论是提倡“神韵”。
(1)下列选项与文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言不由衷
B.言简意赅
C.余韵悠长
D.理屈词穷
(2)揣摩文中线句的写法及作者的心理,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境界”说进行 ,突出强调了“境界”说触及到诗词评论的根本。通过文中“然”“犹不过”“不若”“拈”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发表以上言论时, 之情溢于言表。
创业守成孰难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③难?”房玄龄曰:“草昧④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⑤,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⑥;守成之难,方当⑦与诸公⑧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⑨,四海之福也。”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守业。③孰:哪一个。④草昧:未开放,蒙昧。这里是“草创”“初创”的意思。⑤臣之:使天下人臣服。⑥既已往矣:已经过去了。⑦方当:正应当。⑧诸公:各位。公,尊称对方。⑨及此言:说到这话。
(1)查阅《古汉语常用子字典》“忽”的释义有如下四项。文中:“祸乱生于所忽。”中“忽”的意思是
A.古代长度单位,尺的百万分之一 B.快速
C.辽阔渺茫的样子 D.不注意,不重视
(2)文中魏征的进言使唐太宗认识到要
A.身先士卒 B.居安思危 C.从善如流 D.铁面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