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来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主权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  英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美国: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法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众议员议员用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
德国: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请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说说古代雅典为后世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民主运作方式?依据材料一,回答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与雅典民主制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四国以文献为标志在近代分别确立了什么政体?概要指出四国政治体制的相同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华民国的民主共和政体有何特点?(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 分)
材料一克伦威尔顺应士兵和广大民众的要求,把国王当做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公敌。……最后他不顾法官们的暧昧态度,并排除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封建势力的干预,亲自起草对国王执行死刑的命令。
--[前苏联]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材料二 战争使克伦威尔在英伦三岛、在全欧洲扬名,并把他一步一步向着最高权力的巅峰推进,但却使共和国步入了危机。连年征战的巨大军费开支造成了国库空虚,国内民不聊生。……一切都仿佛在倒退,人们呼吁着和平。……少数激进的议员策划企图“保存他们自己永久性权力的计划”方案,并要解除克伦威尔军事统帅的职务。克伦威尔开始策划“取而代之”。
--[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克伦威尔评价的观点。(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他一步一步向着最高权力的巅峰推进”的举措。 (6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 分)
材料一根据秦国社会发展特点,商鞅变法能否成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改造和加强专制主义国家,满足秦孝公富国强兵的愿望;一是彻底废除土地国有制,满足人们因私有制度的发展而换起来的追求私有财产的“嗜欲”。
——许垣《关于商鞅变法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太和(魏孝文帝年号)年间,天下承平,学业大盛,故燕齐赵魏之地,横经著录,不可胜数。大者千余人,小者犹数百。”
——《魏书·儒林列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标准,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没有?请举出相关史实进行论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相应的措施。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在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 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英国国内,则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开采起来十分方便。
——查尔斯辛格在《技术史》
材料二:在18世纪80年代生产力的确有了一个惊人的进步,正如现在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的发展的起飞”。……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过分。他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能提供动力的手段……实际上,19世纪前期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手段或者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材料四:1848年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1878 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 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种子”在英国能够成长的主要条件。
(2)据材料二、三,归纳蒸汽机作为“人类引擎”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四,说明英国通过哪些方式“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英国工业革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国时期的教科书写道:“工业革命的结果……生产既过剩,势必须向外推销。海外市场竞争和海外投资竞争,便造成了现代以经济侵略为中心的帝国主义。”“1871年以来,共和党又常夺得政权,努力向外拓展版图……从此美国便继英、法,而成一帝国主义者了。”
材料二 1958年的教科书写道:“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转变到垄断,那就是进入了帝国主义的阶段。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到1996年,教科书中虽仍然沿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个提法,但不再提帝国主义的垂死性、腐朽性等特征,而强调“垄断”的特征。
材料三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与中国坎坷的百年现代化过程及中美两国关系的状况密切相关,美国成为中国人既恨又爱的国家,“爱”表现在它是中国现代化的参照系;“恨”则是由于它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的傲慢与霸权。
——以上均摘自赵梅:《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
请答题:
(1) 依据材料一,说明民国时期美国在中国以什么样形象出现? (2 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1996年为何不在提帝国主义的垂死性”的提法?
(3)依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中“中美两国关系的状况密切相关,美国成为中国人既恨又爱的国家”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 字左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文明》中写道:从表面上看,服装仅仅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但服装的变迁,与饮食的变化一样,实际上表征着现代化从西方向世界强制性扩张的过程。的确,我们熟知的由蒸汽机推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端于纺织品制造。大的纺织企业中流水线生产,很快催生了服饰的革命,原来那种缀有各种类似花边、披肩、饰品以及因裹束太紧而妨碍运动自如的衣服,逐渐让位于简便、自由和适合运动型的服装。纺织业的迅猛发展,推动廉价服装从西方扩张到世界各地,形成了“相同的牛仔裤,相同的运动鞋,相同的T恤衫”。
材料二中日两国对服饰现代化的态度不同,也反映在当时的海军服饰上。19世纪中叶,世界主要国家海军服饰几乎整齐划一,清政府派到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的留学生、后来成为北洋海军将领的那批人,在英国留学期间被要求剪掉辫子,并按英国皇家海军军官服饰着装,但回国后,清政府又要求换回粗布马甲,留回长辫。明治政府完全不一样,不仅要求日军海军换上德国海军一样的服饰,甚至连留人丹胡的习惯也要向德国人学习。中日两国对待服饰改革上不同的态度,折射的恰就是对待现代化的不同态度。....但是,统治者在观念上的封闭,几乎关闭了中华文明通过包容与吸纳世界近代化成果进行自我更新的可能性,西方当时先进生产方式传播一再受到抵制甚至是仇视,以至于适应现代化潮流的服饰也受到排斥。
——以上材料出自《服饰背后的历史》
材料三 19世纪,帝国主义的炮舰强行打开了清朝国门,为了“变法图强”,大量中国青年留学欧美和日本,从此,近代西方思想与科学技术大量传到中国。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直接表现,在中国的社会上层和占风气之先的学界,首先出现了服饰改革行动。1898年,光绪皇帝实行“新政”。康有为等人提出的变法主张中,就包括改变传统服装和满式发型的内容,即所谓“断发易服”。变法失败了,服饰改革也就流产了。有人甚至认为,变法失败的原因是没有首先剪辫子。在他们心里,服饰的变化是革命的开始。
——《服饰等级森严 革命先革辫》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服饰变革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对服饰现代化的态度不同的原因及态度不同产生的影响。(16 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与日本等国家服饰改革的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