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来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主权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 英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美国: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法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众议员议员用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
德国: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请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说说古代雅典为后世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民主运作方式?依据材料一,回答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与雅典民主制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四国以文献为标志在近代分别确立了什么政体?概要指出四国政治体制的相同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华民国的民主共和政体有何特点?(2分)
材料一欧洲意义上的宗教的目标是让人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理想的人,成为一个圣徒、一个佛、一个天使;而儒教限于让人成为一个好公民——像孝子和好公民那样的生活。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的最伟大的工作,是他给了他们一个真正的国家观念。通过给出真正的国家观念,孔子使得这个观念成了一个宗教。中国传统的道德观是对道德功能的重视、以善为本的人性论、以道德为基础的文明观、忠君尊王的孝史论、三从四德的女性伦理。
——摘编自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1915年)
材料二在个人生活方面,西方人为运动而生活,东方人则为生活而运动;西方人为赚钱而活着,东方人则为人生创造财富。在社会问题上,东方的社会,立足于道德基础之上,西方的社会建筑在金钱之上。在政治问题上,欧洲早期是通过基督教来统治人民的,文艺复兴之后所行的是强权政治,到现代就变成了混乱加上警察的社会;东方人是靠良心、廉耻和道德观念来维持社会秩序的。东西方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但我相信东西方的差异必将会消失并走向融合。
——摘编自《辜鸿铭讲国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辜鸿铭关于中西文明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辜鸿铭的思想。
材料一 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
任何条件。
——【意】杜黑《制空权》(1921年)
材料二不管如何,今后作战,陆海空军,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
否则,什么仗也打不下来。
——1979年邓小平
材料三海湾战争后,美国国防部在论述“空中优势和制空权”问题时指出:“在未来对付拥有军事高技术装备之敌的冲突中,争夺制空权的战斗将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伊拉克军事机器的命运,将使人们几十年都难以忘却。”
(1)结合20世纪的战争,举出“制空权”成功运用的范例。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制空权”理论。
材料: 南北朝后期,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尤其是均田制实行后,中小地主势力增长。
隋唐时期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革新政治、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在选官制度上进行了变革。
文帝废除维护门阀贵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年)设“志行修
谨”、“清平干济”两科。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王朝开始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人才高下。
唐代科举于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经、瞬岳、明字、明算等多种。学馆的生徒可
以直接报考,不在学的自行向州、县报考,合格后再由州县送中央参加考试,应试者以进士、明经两科为最多。考试的内容,进士着重于诗赋和时务策,明经则着重于儒家经典的记诵。主持考试的,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以前一直是吏部考工员外郎;以后归礼部掌管,也有临时由皇帝委派中书舍人等清要官主持的。
——摘编自杜非《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选官制度变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选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选官制度的改革和隋唐繁荣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
![]() |
![]() |
![]() |
圆明园遗址 |
开平矿务局 |
大生纱厂产品棉纱 |
近代中国妇女服饰 |
研究世界经济史和社会史的Clark教授认为: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从大的方面看,世界人均GDP在1800年前的两三千年里基本没有变化,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渐上升。微观方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以及文化内涵都有本质性的大变革。 ——摘编自《历史大数据: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历史》 |
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对Clark教授观点的微观方面加以论证。
请考生在27、28、29、30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
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材料二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
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