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文明》中写道:从表面上看,服装仅仅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但服装的变迁,与饮食的变化一样,实际上表征着现代化从西方向世界强制性扩张的过程。的确,我们熟知的由蒸汽机推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端于纺织品制造。大的纺织企业中流水线生产,很快催生了服饰的革命,原来那种缀有各种类似花边、披肩、饰品以及因裹束太紧而妨碍运动自如的衣服,逐渐让位于简便、自由和适合运动型的服装。纺织业的迅猛发展,推动廉价服装从西方扩张到世界各地,形成了“相同的牛仔裤,相同的运动鞋,相同的T恤衫”。
材料二 中日两国对服饰现代化的态度不同,也反映在当时的海军服饰上。19世纪中叶,世界主要国家海军服饰几乎整齐划一,清政府派到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的留学生、后来成为北洋海军将领的那批人,在英国留学期间被要求剪掉辫子,并按英国皇家海军军官服饰着装,但回国后,清政府又要求换回粗布马甲,留回长辫。明治政府完全不一样,不仅要求日军海军换上德国海军一样的服饰,甚至连留人丹胡的习惯也要向德国人学习。中日两国对待服饰改革上不同的态度,折射的恰就是对待现代化的不同态度。....但是,统治者在观念上的封闭,几乎关闭了中华文明通过包容与吸纳世界近代化成果进行自我更新的可能性,西方当时先进生产方式传播一再受到抵制甚至是仇视,以至于适应现代化潮流的服饰也受到排斥。
——以上材料出自《服饰背后的历史》
材料三 19世纪,帝国主义的炮舰强行打开了清朝国门,为了“变法图强”,大量中国青年留学欧美和日本,从此,近代西方思想与科学技术大量传到中国。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直接表现,在中国的社会上层和占风气之先的学界,首先出现了服饰改革行动。1898年,光绪皇帝实行“新政”。康有为等人提出的变法主张中,就包括改变传统服装和满式发型的内容,即所谓“断发易服”。变法失败了,服饰改革也就流产了。有人甚至认为,变法失败的原因是没有首先剪辫子。在他们心里,服饰的变化是革命的开始。
——《服饰等级森严 革命先革辫》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服饰变革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对服饰现代化的态度不同的原因及态度不同产生的影响。(16 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与日本等国家服饰改革的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世界文明是在不断的碰撞与交融中发展的。“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继承、借鉴与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格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材料二(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国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材料三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到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摘自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韩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的。
(15分)【历史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2年,一位过去的部下刘易斯•尼古拉上校,给华盛顿写了一封长达7页的信,列举了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将原因归咎于共和制度,然后劝华盛顿担任“国王”。他回信道“……我很难设想我有什么行为竟会鼓励你写这样的一封信,在我看来,这封信包含可能降临到我国头上的最大危害。如果我还有一点自知之明的话,可以说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讨厌你的计划的人了。”
材料二 按华盛顿异人也,其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徐继畲《瀛环志略》
材料三 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亳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华盛顿对尼古拉上校劝他担任国王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创为推举之法”是指什么?并举两例说明华盛顿“不僭位号,不传子孙”。
(3)拿破企是材料三中列宁所说的典型代表。请以拿破合采取的内外政策为例,说明“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是“彼此相容”的。
(15分)【历史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的演说(1917年)材料:“在2月3曰,我曾正式向你们提出德意志帝国政府的特别通告,通告说,它已立意在2月1日和2月1日以后……要用潜水舰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巳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对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正式接受如此强加于美国的交战地位……”
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第702次记者招待会(1940年12月17曰)
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囯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我来给大家打个比方,假设我的邻居的住宅着火,而在四五百英尺以外我有一截浇园的水管。如果他能够把我的水管接到他的自来水龙头上,我就可能帮助他把火灭掉。那么,我怎么做呢?我不会先对他说,伙计,我的浇园水管是15美元买的,你得付给我15美元来买它。这件事情怎么处理?我不想要15美元——我想在灭火后要回水管。好,如果灭火后这段水管完好如初,邻居就会把它还给我,对我十分感谢。但是,假设水管被弄坏了,我们也无需走许多形式,而我就对他说,‘我很高兴借给你水管,但现在它不能再使用,它被弄坏了。,他说,‘一共多少英尺?,我告诉他,‘有150英尺。,他说,‘好,我来照赔。,现在,如果我拿回的是一根可用的浇园水管,我就不吃亏。”
换句话说,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是完好如初的一没有损坏一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丟掉了,而如果你借给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摘自《罗斯福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演说提到德国“最近的行为”指什么?(2分)美国参战起了什么作用?
(2)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武器贸易方面接受订货有何作用?(2分)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罗斯福总统将在武器贸易方面出台什么法案?
(3)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提出新政策的国际背景是怎样的?
(15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二《人权宣言》全文共17条,阐述的核心是“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杈”,强调天赋人权,并提出权力来自国民。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宣言还宣布了法治原则,“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又指出“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体现了哪些共同的民主思想?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关系如何?
(2)三个法律性文献有何本质一致性?(3分)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15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木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囯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囯。日本的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岳麓版选修1
材料二 “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此次藩制改革,有如另纸布告。兹仅揭示其纲领,至于实施细节,诸藩当体察朕之旨意,斟酌其宜。务必铲除旧弊,不致有名无实,图示收效显著为要。
——明治天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6分)结果有何相同之处?
(2)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思考:两国改革相比,日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