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上,仔细观察了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如图甲所示).课后复习时,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过反复的思考、讨论,提出了对该实验的改进意见,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秤,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红色的水,F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
(1)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秤A的示数 ;弹簧秤B的示数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弹簧秤A的示数变化量FA’和弹簧秤B的示数变化量FB’,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 F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对比图甲、图乙的两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与原实验比较有哪些优点?(请写出2条)① ;② .
实验桌上有一架没有砝码的托盘天平、一只量筒、水、两个相同的烧杯、细线、小石块、滴管.请你完成测小石块密度的实验.
(1)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②将一只空烧杯和小石块放在左盘,,直到天平重新平衡;
③,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0;
④在量筒中盛适量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⑤用细线系住小石块,使其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水面所对的刻度值V2.
(2)石块密度表达式:.
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g。
(2)如图乙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3g;
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3)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g/cm3。
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下图(b)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配备的码有100g、50g、20g、10g、5g等。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小王同学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a)所示,此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小王同学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3)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是(用实验步骤中的字母符号表示)。
(4)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5)c图是另一组的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他的错误是:。
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数据
(1)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有关。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小刚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小丽发现其中有两处错误,这两处错误是: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