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 cm。
1 |
拉力(钩码总重)F/N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2 |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
4.5 |
5.1 |
5.7 |
6.3 |
6.9 |
7.5 |
3 |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 |
0 |
0.6 |
1.2 |
|
2.4 |
3.0 |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空格中( )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 (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你认为小丽的猜想 (是或不是)正确。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 。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
吉它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
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你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的地方(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5)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的关系。
(6)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7)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受到蜡烛的像(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某同学只画了一条入射光线和另一条反射光线,请你帮他画出发光点S和它的像S。
画出图中光的大致传播方向,(已知水面与凸透镜主轴重合)
作出图中的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