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材料三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司马光的观点。
(16分)“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材料三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四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材料五 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国家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日本 |
印度 |
中国 |
增长率 |
2.5 |
2.1 |
2.2 |
3.1 |
5.2 |
9.8 |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些“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什么?(2分)他们为梦想所做的努力对中国近代化有什么影响(2分)
(2) 梁启超为实现其政治梦想,在19世纪末开展了什么运动?(2分)这个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孙中山为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3) 材料三中“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这个梦想最终实现了,实现的表现是什么?
(2分)
(4) 材料四中的“两种梦想”,今天已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梦想开始实现的标志是什么?(2分)
(5) 从材料五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杰出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亦即在历史上、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声誉,在人们心目中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人。杰出人物是历史的产物,是时代的产物。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认为自己一生最大的功劳是什么?
(2)图二是哪一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这一事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图三人物被誉为“现代物理学的泰斗”,他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什么?
(4)图四人物一生发明2000多项,他是谁?举一例他的发明。
(5)概括四位人物在世界历史上所起的共同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让中国巨轮从计划经济体系中破浪而出。坚冰已经打破,第一艘开出的帆船是农村改革。
材料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980年安徽凤阳县产粮5. 02亿千克,1981年产粮6.7亿千克,1982年产粮7. 15亿千克。
材料三:1984年,农村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达1750多万家,从业人员8805万,产值47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 4%,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1)结合材料一回答,我国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什么政策让凤阳县的粮食产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改革又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上述农村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基本道理?
合作达成共赢,交流促进发展。崛起的中国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在国际事务和捍卫主权中,彰显大国风范。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就2014年中国外交成就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探究。
【中俄合作】
2014年2月6-8日,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6日抵达俄罗斯索契,出席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并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就双边关系发展、推动大型务实和人文合作项目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1)历史上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什么?
(2)俄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什么?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什么?
【中欧友好】
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了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核安全峰会,并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是面向未来的外交新征程,开辟中欧关系新的历史篇章。
(3)17世纪,荷兰入侵台湾,从荷兰手里收回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4)写出二战中核不安全的典型事件。
(5)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你知道法国的国庆日是哪一天?有何纪念意义?
(6)说说欧盟组织在当今世界有何影响?
【总结共识】
(7)综合上述的事实,你认为一个国家外交的基础是什么?中国应该怎样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指出: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二:1942年元旦,在美国白宫,罗斯福总统首先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紧接着,丘吉尔、苏联代表李维诺夫、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依次在宣言上签字。中国是第四个签字国,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公认。
材料三:2001年,中国成功组织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和《领导人宣言》。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材料一一中的“公约”指的是什么?“公约”签订后受益最大的是哪个国家?
(2)材料二和材料一相比,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