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冬,十月,乙未,魏博监军以状闻,上亟召宰相,谓李绛曰:“卿揣魏博若府契。”李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李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机会一失,悔之无及!”吉甫素与枢密使梁守谦相结,守谦亦为之言于上曰:“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谕。”上竟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欲俟其还而议之。癸卯,李绛复上言:“朝廷恩威得失,在此一举,时机可惜,奈何弃之!利害甚明,愿圣心勿疑。计忠顺之行,甫应过陕,乞明旦即降白麻除兴节度使,犹可及也。”上且欲除留后,绛曰:“兴恭顺如此,自非恩出不次,则无以使之感激殊常。”上从之。甲辰,以兴为魏博节度使。忠顺未还,制命已至魏州。兴感恩流涕,士众无不鼓舞。
[2]庚戌,更名皇子宽曰恽,察曰,寰曰忻,寮曰悟,审曰恪。
[3]李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一旦举六州之地来归,刳河朔之腹心,倾叛乱之巢穴,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宦臣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上以语绛,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不顾四领邻之患,归命圣朝,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钱用尽更来,机事一失不可复追。借使国家发十五万兵以取六州,期年而克之,其费岂止百五十万缗而已乎!”上悦,曰:“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 十一月辛酉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成德、衮郓使者数辈见之,相顾失色,叹曰:“倔强者果何益乎!”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魏博监军以状闻闻:听说 |
B.自非恩出不次次:等次 |
C.倾叛乱之巢穴倾:全部 |
D.联所以恶衣菲食恶:憎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李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B.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
C.刳河朔之腹心,倾叛乱之巢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D.期年而克之吾尝跂而望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博监军将魏博发生的事情上报朝廷,皇帝赞赏李绛对魏博局势的预测准确,李吉甫则主张派遣中使宣慰前去安抚,以观其变。 |
B.在如何对待魏博的问题上,李绛和李吉甫、梁守谦的观点对立。李绛主张抓住机遇,任命田兴为节度使,以恩结交,使其对朝廷感恩戴德,归顺朝廷。 |
C.皇帝对李绛的建议非常赞同,并予以采纳,宫中使者尚未回来,而任命田兴为节度使的诏书已经抵达,魏博将士感激涕零,欢欣鼓舞。 |
D.在李绛的劝谏下,皇帝派遣裴度前去安抚魏博奖赏军中将士,对六州百姓免除一年的赋税徭役,并正告诸位节度使,对朝廷不屈服是没有好处的。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十一月辛酉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上竟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欲俟其还而议之。
(2) 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
文化经典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子谓《韶》①:“尽美矣,又尽善②也。”谓《武》》③:“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注释】①《韶》:舜时的乐曲名。 ②美、善:美指声音,即艺术形式方面;善指思想内容方面。③《武》:周武王时的乐曲名。
问题:孔子的这段话是针对音乐的评论,请简要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9处)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董君奉者,字君异,侯官县人也。昔吴先主时,有年少作本县长,见君异年三十余,不知有道也,罢官去,后五十余年,复为他职,行经侯官,诸故吏人皆往见故长,君异亦往,颜色如昔,了不异故,长宿识之,问曰:“君无有道也?昔在县时,年纪如君辈,吾今已皓首,而君犹少时也。”君异曰:“偶然耳。”
士燮为交州刺史,得毒病死,死已三日,君异时在彼,乃往,与药三丸,内在口中,以水灌之,使人捧举其头,摇而消之,须臾,手足似动,颜色渐还,半日乃能坐起,后四日乃能语。云:“死时奄忽如梦,见有十数乌衣人来,收燮上车去,入大赤门,径以付狱中。狱各一户,户才容一人,以燮内一户中,乃以土从外封塞之,不复见外光。忽闻户外人言云:‘太乙遣使来召杜燮’,又闻除其户土,良久引出。见有车马赤盖,三人共坐车上,一个持节,呼燮上车。将还至门而觉,燮遂活。”因起谢曰:“甚蒙大恩,何以报效?”乃为君异起楼于庭中。君异不食他物,唯啖脯枣,饮少酒,燮一日三度设之。君异每来饮食,或如飞鸟,腾空来坐,食了飞去,人每不觉。如是一年余,辞燮去。燮涕泣留之不住,燮问欲何所之,莫要大船否。君异曰:“不用船,唯要一棺器耳。”燮即为具之,至明日日中时,君异死,燮以其棺殡埋之。七日后,有人从容昌来,君异见嘱云:为谢燮,好自爱重。燮闻之,乃启殡发棺视之,唯存一帛。一面画作人形,一面丹书作符。
君异后还豫章庐山下居,有一人中有疠疾,垂死,载以诣君异,叩头求哀之。君异使病人坐一房中,以五重布巾盖之,使勿动。病者云:“初闻一物来舐身,痛不可忍,无处不匝。量此舌广一尺许,气息如牛,不知何物也。良久物去。”君异乃往除巾,以水浴之,遣去,告云:“不久当愈,勿当风。”十数日,病者身赤无皮,甚痛,得水浴,痛即止。二十日,皮生即愈,身如凝脂。
君异居山间不种田,为人治病,不取钱物。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语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来报径自取之。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尝有人置谷来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啮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还君异,叩头谢过,乃却使活。君异每年货杏得谷,旋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消二万余斛,尚余甚多。
县令亲故家有女,为精邪所魅,百不能治,以语君异:若能得女愈,当以侍巾栉。君异然之,即召得一白鼍,长丈六尺,陆行诣病者门,君异使侍者斩之,女病即愈。遂以女妻之,久无儿息。君异每出行,妻不能独住,乃乞一女养之。年十余岁,君异一日竦身入云中去,妻与女犹存其宅,卖杏取给,有欺之者,虎还逐之如故。君异在人间三百余年,乃升天,其颜状如三十时人也。
选自晋•葛洪《神仙传•董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纪如君辈,吾今已皓首皓:白 |
B.手足似动,颜色渐还颜色:脸色 |
C.将还至门而觉,燮遂活觉:发觉 |
D.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芸:同“耘”,除草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燮涕泣留之不住,燮问欲何所之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B.君异在人间三百余年,乃升天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C.若能得女愈,当以侍巾栉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
D.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其如土石何?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狱各一户,户才容一人,以燮内一户中。
⑵君异每年货杏得谷,旋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文言文出自《神仙传》记载了神医董奉的故事,哪些故事表现了董奉的神异?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孝子传
清·佚名
郑孝子立本,父相德,坐事戍西域。立本稍长,知痛哭,废寝食。及年十八,辞母寻父。母初止之,不听,临行哭而戒之曰,“汝父左手小指缺一节,中有横纹,幸而相见,以此为验也。”历半年,行抵库车,查军籍无父名。未知所往。边徼人稀地广,又无可乞食者,困甚。
会军将高魁元,闻立本操中土音,问之,具以告。魁元惊曰:“汝父我友也。曩昔戍绥来县,虽然,别八年矣。去此三千里,中隔雪山,往大不易也。”馈赀而别。立本既知父耗,心益急,时张格尔余党未靖,官道梗塞,乃裹粮走小路。攀崖越岭,误入深山,前临陡涧,深不见底,立本旁皇无策。黑夜探行,转折至天明,气息仅属而已。
差官赵弁者,从山脊过,问而怜之曰:“我转饷回,即赴绥来,当携汝行。”托立本于回务主事奇氏家,奇礼遇之。居逾年,赵不至,乃复潜去。行入戈壁中,时夏日酷烈,掬路旁马溺饮之而呕,呕而复饮,如是数日,惫极而仆。适番众骑马过,抚之未绝,负至泉饮之,逾时始苏,又以饼饵食之。复起行数十里,见天山雪水,汹汹迎来。褰裳涉之,寒若层冰,中挟砂石如碗如拳,击胫骨痛不可忍。良久得岸,始达土鲁番大道。
由是历蒙古塔,至乌鲁木齐,急奔绥来县访问,则父已病殁数年矣。立本长号过市,恸不欲生,濒死者再。先时相德抵戍,西人筵请教读,隶门墙者颇多,卒之日,共营葬焉。及闻立本至,告以墓所。他日启墓,门人悉会。祭毕开棺,体肤悉化,惟左手独存,缺指横纹宛然,远近骇异,以为天留只手,以待孝子辨认也。立本益哀哭不能止。众上其事于都统,沿途具夫役,给驿马,护孝子负骨以归。
立本抵家拜母,相持悲泣。葬之日,父老士女,奔走往观,咸呼为郑孝子云。
(选自《名人轶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事戍西域坐:因……犯罪 |
B. 馈赀而别馈:赠送 |
C.奇礼遇之遇:遇到 |
D.惫极而仆仆:倒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临行哭而戒之曰吾尝跂而望矣 |
B.未知所往某所,而母立于兹。 |
C.问之,具以告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D. 乃复潜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郑立本孝顺的一项是( )
①知痛哭,废寝食②即赴绥来,当携汝行
③天山雪水,汹汹迎来④既知父耗,心益急
⑤抚之未绝,负至泉饮之⑥长号过市,恸不欲生
A.①③⑤ | B.②③⑥ | C.①④⑥ | D.②④⑤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孝子名叫立本,他父亲被发配西域戍边。立本长到十八岁,就拜别母亲去寻找父亲。母亲告诉立本,他父亲左手小指缺掉一节,中间有道横纹。 |
B.郑立本从一个叫赵弁的差官那里知道父亲的消息后,心里更加着急,就带着干粮走小路攀山越岭去寻找父亲,走错路进入深山,转来转去走到天亮,只剩下一丝气息。 |
C.在戈壁沙漠中,夏天阳光酷热,郑立本只能喝马尿,后来疲惫至极倒在了路上。幸好被一群骑马经过那里的当地番民救起,给他水喝,又拿大饼干粮给他吃。 |
D.郑立本到达绥来以后才知道父亲已经病死多年。他背着骨灰回到家中,母子俩抱头痛哭。安葬那天,家乡的父老乡亲奔走观看,都称呼他为郑孝子。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汝父我友也。曩昔戍绥来县,虽然,别八年矣。去此三千里,中隔雪山,往大不易也。
⑵先时相德抵戍,西人筵请教读,隶门墙者颇多,卒之日,共营葬焉。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资治通鉴•周纪三家分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写出《资治通鉴》的体例与编者。
答: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韩、魏两家为何会和赵氏合作与合作成功的原因。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