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一,谈谈如实现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材料二: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它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的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它将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
(2)有人认为,“只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3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主要经济数据,可谓“国家年报”。国家统计局还首次公布了近十年的基尼系数: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基尼系数
0.479
0.473
0.485
0.487
0.484
0.491
0.490
0.481
0.477
0.474

注: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经济学家们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三次改革与发展的“浪潮”:第一次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这场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增长,解决了绝大多数地区的温饱问题;第二次是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通过“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化模式,转移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农村正面临改革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即农村城镇化。
材料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时下,国际交流中,传统文化“中国元素”无所不在。“皮影剪纸灯笼花轿,亭台楼阁宝塔城堡,小桥流水小巷古道,国粹凤凰国宝熊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时,也开始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吉利汽车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用原汁原味的京剧脸谱做表演,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驻足,取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怎样才能解决材料中所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农村的三次“浪潮"。
(3)结合材料三,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元素”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影响不断增强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日报调查显示:近三年1539家受调查企业每家每年平均向政府申报审批项目17.67个,单个项目涉及的审批部门平均为5.67个、审批程序平均为9.4道,受调查企业审批时间最长项目的平均值为171.35天,其中最长约为1500天。近90%的企业认为政府监管对保障公平竞争环境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其中有35%认为监管严重不到位。假冒、仿制、不正当竞争等屡见不鲜;环保、安全、质量等方面监管力度不足;行业标准落后且实施不严。目前企业缴税已占营业收入近10%,全国24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100多家公司上交的税费是其净利润的5倍以上。我国企业融资的近70%来自银行贷款,贷款为主的融资结构使企业财务成本攀高,2012年四家国有银行净利润7746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的50%以上,而实体企业贷款利息支出与净利润的比例上升至50%。
材料二:大数据(big data),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库体系。大数据对人民生活消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是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党和政府了解世情、掌握国情、把握规律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使精准感知、正确决策、高效服务成为可能,党和政府应该具备大数据思维,运用好大数据,这对形成多元互动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三:2014年6月,湖南地图出版社独立绘制的竖版《中国地势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正式出版发行。竖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是国内首创的大幅面全开竖版地图,在这个地图上,南海海域和岛屿与大陆为同一比例尺,南海诸岛不再用插图形式表示。这样能使读者全面直观地认识中国全图,不会再误以为国家领土有主次之分,有利于国民的版图意识和海洋意识的树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中,对南海诸岛之岛屿、礁盘等地理信息详细标示,能使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南海诸岛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改进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如何通过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3)结合材料三,说明湖南地图出版社独立绘制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政治意义。

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规划(2014-2020年)》,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指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立足扩大内需,着眼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旨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公平共享发展机遇,根据党内外人士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作出稳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决策。
材料二:城镇化问题备受全国“两会”关注。全国政协围绕城镇化主题,积极研究讨论,建言献策。国务院也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获得大会通过。
材料三: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提交的关于城镇化的议案近百件。这些代表会前经常走进农民工群体,了解到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是困扰他们的五大问题。因此建议,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共中央作出相关决策的过程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以及人大代表分别是如何推动城镇化进程的。

转方式、调结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稳中求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情况图。

材料二:目前,我国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2%,而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2013年,我国三大产业的比重为10:43.9:46.1,世界平均水平为3:28:69。我国工业领域需求与生产矛盾突出,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主要行业产能利用率已降至75%以下。2013年我国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涉及造纸、炼钢等19个重点行业。
材料三:2014年,我国继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要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根据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解释我国GDP增长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应如何作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珠算萌于商周,始于秦汉,目前发现的最早用来计算的圆珠便是西周时期的陶丸。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经过我国长达5年的不懈努力,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具有1800年历史的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
材料二:对于珠算的没落,有人觉得可惜,建议让珠算回归小学课堂,理由是打算盘有利于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开发智力潜能、思维敏感度和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大脑发育。有人则表示反对,认为珠算是一种过时的计算工具,从应用上来说,计算机、计算器比算盘更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况且,重学珠算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未必乐于接受。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阐明珠算回归小学课堂的理由。
(2)珠算是否回归小学课堂的分歧折射出人们不同的价值取向。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知识,谈谈如何认识这一分歧。
(3)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矛盾分析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