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中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下面是工业上对海水的几项综合利用示意图。
按要求回答问题:
(1)浩瀚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蕴含有80多种元素,可供提取利用的有50多种。下列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
A.食盐 B.金属钠 C.淡水
(2)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制取Cl2、 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
(3)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根据上述实验原理,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氯气
(填写装置的序号)。
(4)实验室中模拟Br—→Br2的转化,可以通过在KBr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的实验进行实现。写出Br—→Br2的转化离子方程式为: ;氯水不稳定,要现用现配,下列吸收氯气制备氯水的装置最合理的是 (选填下列选项的编号字母)。
(5)电解熔融氯化镁所得的镁蒸气冷却后即为固体镁。下列气体中,镁蒸气可以在其氛围中冷却的是 (选填下列选项的编号字母)。
A.Cl2 B.N2 C.Ar D.空气 E.H2
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反应开始时,实验现象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结束后,若铜有剩余,反应接近结束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1)使用铜和稀硫酸制备硫酸铜晶体。步骤如下:
步骤①观察到的现象是:。
步骤③的主要操作包括:。
(2)某同学查资料知: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若在稀硫酸中加入H2O2,铜可逐渐溶解。实验装置如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一种物质后,铜粉开始溶解,溶液变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物质是(填字母);
A.Al2(SO4)3 | B.Na2CO3 | C.KNO3 | D.FeSO4 |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K如下表:
温度/℃ |
700 |
800 |
850 |
1000 |
1200 |
平衡常数K |
2.6 |
1.7 |
1 |
0.9 |
0.6 |
(1)该反应的△H0。(填“>”、“=”或“<”)。若到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则CO2的转化率将,正反应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850℃时发生上述反应,CO2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其他条件相同时,请在下图中画出700℃时CO2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注明必要的标示)。
(3)在850℃时发生上述反应,以下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恒容反应器,其中向正方向移动的组是(填代号),平衡后与C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相等的组有__________(填代号 )
A |
B |
C |
D |
E |
|
n(CO2)[ |
3 |
1 |
0 |
1 |
1 |
n(H2) |
2 |
1 |
0 |
1 |
2 |
n(CO) |
1 |
2 |
3 |
0.5 |
3 |
n(H2O) |
5 |
2 |
3 |
0.5 |
1 |
(4) 850℃时,在1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的CO2和H2,计算反应到达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计算过程)
现有反应:mA(g) + nB(g) 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
(1)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S_____0 (填“>”、“=”或“<”),由此判断,此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为_______。
A 一定自发 B一定不自发 C高温自发,低温不自发 D低温自发,高温不自发
(2) 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 若加入B (体积不变),则A的转化率_________。
(4) 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C(B) :C(C) 将_________。
(5) 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
(6) 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 (体积不变)后混合物颜色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下同)
(7)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后,混合物颜色。
(1)对于下列反应:2SO2 + O22SO3,如果2min内SO2的浓度由6 mol/L下降为2 mol/L,那么,用S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用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H<0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
①a 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②b 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③若加入催化剂,请将反应速度变化情况画在c~d处。
(3)请用化学平衡移动知识解释久置的氯水(尤其是长期放置在见光环境),最后浅黄绿色消失,溶液变成稀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