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的复兴之梦】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社会遭受来自哪国的侵略?
(2)面对外国的入侵,中国人民开始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指哪一事件?它有哪些开创性的活动?(2分)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各有哪些?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圆好这个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谁在哪次会议提出的?(2分)
(5)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你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青年学生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1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现代史综合题 世界近代史综合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午之痛】l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次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惨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之兴】1954年,这个甲午年,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记录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而取得的胜利成果,确认了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的事实。
【甲午之盛】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相比1894年和l954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1)《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1954年我国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在之前的60年里,中国人民取得了哪几次战争的伟大胜利?
(3)你认为,"2014甲午年"中国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
(4)回顾l20年的历史,中国从"甲午之痛"到"甲午之盛",你有何感想?

金华火腿是金华市最负盛名的传统名产,金华火腿行(化名)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下面《金华火腿行发展史(片段)》年代尺,回答问题。

(1)A阶段火腿作坊开办时,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什么?
(2)结合年代尺信息和中国近代史背景,分析"金华火腿行"在B、C两阶段一"盛"一"衰"的原因。
(3)从A阶段到D阶段,"金华火腿行"依次经历了哪三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看了"金华火腿行"的发展史,你有哪些感悟?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2)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材料三: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二 17-20世纪,欧洲先后发生过多次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它毁坏了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化成果,危及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因此,欧洲的理想主义者纷纷提出各种统一欧洲的方案,以便谋求欧洲的和平和发展。
材料三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大会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人类社会的共同战略,要求通过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材料一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并根据材料一指出苏、美、英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理想主义者提出统一欧洲方案的原因。哪一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3)以史为鉴,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人类怎样才能赢得自己的美好未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井冈山)周围各县的农民,因为受过大革命的影响,觉悟程度较高。地势险要,出产丰富,群众条件好,这就是建立根据地的条件。
--罗荣桓《回忆井冈山斗争时期》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书记习促勋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三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指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我们不是晚清政府。如果到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代。"
(1)根据材料一,说出中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决定?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决定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中的谈判针对的是哪一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什么样的精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