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游六桥①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②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①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 。 ②罗纨:罗与纨都是丝织品,这里指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游客。③夕舂:夕阳的代称。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 下列句中加线的“于”与“多于堤畔之草”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苛政猛于虎也 |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C.达于汉阴 | D.万钟于我何加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指出春景、月景、朝烟、夕岚是西湖最美的景色。 |
B.当今年春天梅花盛开,尤其是石篑要“我”赶快去欣赏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时,我却迷恋桃花,可见我只喜欢桃花而不喜欢梅花。 |
C.作者描绘西子湖畔的春游图,由物及人,先从侧面写西湖桃花之盛,再写沿途观花的游人之盛。 |
D.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与众不同的独到的审美情趣,表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山水为乐的情感。 |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 (4分)
(1)与杏桃相次开放 相次:________ (2)石篑数为余言 数:______
(3)止午、未、申三时 止:__________ (4)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出师表》节选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宣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②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
③恢弘志士之气恢弘:
④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译: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课文理解:
(1)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2分)
(2)作者在此文中向刘禅提出三条安邦定国的建议,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三条建议,
其中最重要的哪一条?(2分)
①②③最重要的是第条.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2)沿溯阻绝沿:
(3)或王命急宣或:(4)良多趣味良:.把下列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了三峡山的挺拔俊秀。 |
B.文章按照初夏、秋、冬的顺序写了三峡的景色。 |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描写出夏日三峡的水流湍急。 |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写出了三峡水落差大的特点。 |
.第④段写了秋水,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凄”“哀”两个字,表现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重庆市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的入口处,参观者一进入,脚就踩在一
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长江三峡特有
的猿啼声,不时传到游客的耳畔。请你说说这样设计的意图。
课外文言文阅读 (4分)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方舆胜览》
[注释] [媪]ǎo,年老的妇女。、翻译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译:、读完此文谈谈你的感想。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下列划横线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宾客意少舒(稍微) | B.妇抚儿乳(乳头) |
C.两股战战(大腿) |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力拉:拟声词) |
、翻译下列句子。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归纳-段的主要内容:。
、文中写“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文中有什么意义?
、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表演用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文言文阅读。
[甲]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找出甲段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解释划线的词。
少习骑()市鞍马()长而益精()
因其父()易男装()因益信()
翻译下列句子。
(1)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甲段文字叙述的内容是;乙段的中心句是。(2分)
甲文中的“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两句诗有何作用?
读完这两段文字,联系课文内容,说
说木兰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