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甲】亮答日:"……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逗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日:"善!"
(节选自《三国志》)
【乙】苏秦始将连横 ①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 ②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候,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 ③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 ④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连横:战国时,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②胡貉: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貉皮,代马:今指山西,河北北部出产的马。③义章:指法令条文,④俨然:庄严郑重的样子。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此用武之国 |
国:地方 |
B.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岩阻:地势险要的地方 |
C.不可以使民 |
使:出使 |
D.西有巴、蜀、汉中之利 |
利:物资 |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大王之贤
A.以君为长者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C.以残年之力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目的是希望刘备"成霸业,兴汉室"。
B.【乙】文中苏秦阐述秦国优势,日的是希望秦惠王"并诸侯,吞天下"
C.【甲】文中虽然刘备只说一个"善"字,但是可推测出其内心激动不已。
D.【乙】文中用"愿以异日"来表明秦惠王第二天施行苏秦的计策。
(4)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②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意思。
⑴世隶耕 () ⑵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⑶于舅家见之 ()⑷稍稍宾客其父()翻译划线的句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一项是()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B.未尝识书具 |
C.对镜帖花黄 | D.出门看火伴 |
从方仲永的变化中,作者在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阅读韩愈《马说》(节选)和岳飞《论马》(节选),完成小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①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②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③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④,犹可二百里。褫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啖:吃. ②介:披上战甲。③比:等到。④自午至酉: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
⑤褫(chǐ):解除。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才美不外见()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日啖豆至数斗()④褫鞍甲而不息、不汗()与例句中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若无事然
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B.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
C.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D.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安求其能千里也?
⑵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核工记》一文(有删改),回答文后问题。
余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①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②历历可数。城巅③具层楼,楼门洞敞。其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④鼓,若寒冻不胜者。枕⑤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⑥。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核侧出浮屠⑦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⑧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⑨,盖供客茗饮。山顶月晦半规⑩,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⑾。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注释:①向背:正面和背面。②雉:城墙垛子。③巅:顶端。④桴:鼓槌。⑤枕:靠近。⑥章:棵。⑦浮屠:宝塔。⑧维:用绳栓着。⑨嘘火:吹火。⑩半规:半圆。⑾候:征兆。解释划线的字。
①长五分许②松外东来一衲
③有客凭几假寐④盖供客茗饮给下面一句划分朗读停顿,停顿两处。
山 顶 月 晦 半 规,杂 疏 星 数 点。翻译句子。
⑴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⑵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桃坠”的雕刻和“核舟”的雕刻,都体现了我国果核雕刻的高度成就。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分析一下“桃坠”雕刻体现出来的特征。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宫,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解释划线的字词
⑴家人发箧视之()⑵跪而拾之以归()
⑶虽多忌克()⑷普颜色不变()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常劝以/读书 | B.家人/发箧/视之 |
C.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D.普/明日/复奏其人 |
翻译句子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从本文中,你能学到赵普的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