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
①益阳:地名。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③累日不爨: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④实腹:填充肚子。⑤哀声动邻:哀痛的喊声惊动了邻里。⑥犹:仍然。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负箧                        (2)成学士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嗜学,家贫无资,                                                      
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②清涟而不妖()
③香远清 ()④陶后有闻()
⑤可远观而不可玩焉()⑥乎众矣()
翻译文言语句。
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①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售:卖出去。④直:通“值”。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市卖之(2)以为苦恼以为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译:
选出与文中“以其贵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徒以有先生也

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请(看见) B.彼我盈(枯竭)
C.战则请(跟从) D.之属也(竭力做好本分的事)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能察/老妪力
B.又何焉/宫阙万都做了土
C.神福也/敢加也
D.衣食所/能辨我是雌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方法,表现了曹刿深谋远虑的性格特点。
B.选文详略得当,略写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详写双方交战的经过。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C.从鲁庄公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等方面看,鲁庄公并不“鄙”。
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它记录了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此战又称“长勺之战”。

请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成现代汉语。
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

阅读《邴原泣学》,回答后面小题。(共9分)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凡学者: (2)童子有志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3分)

A.我一来希望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读书学习
B.我一来希望自己不孤单,二来羡幕他们得到了学问
C.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读书学习
D.我一来希望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得到了学问

从全文来看,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阅读《伤仲永》,完成后面小题。(共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仲永之悟/初极狭,才 B.以钱币乞之/王命急宣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宾客少舒 D.是指物作诗立就/李唐来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文章第一段写方仲永幼时奇异的诗才,有什么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