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1)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
材料二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
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材料三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共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设十三学门,一个近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3)京师大学堂分科办学后的教学内容与材料二相比,有何新的时代特点。
材料四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木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教育、科技与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请对比两幅照片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历史的变迁及你的感悟。
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 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 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 转型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3)据片断三,概括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2)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日期的日本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
根据漫画“王安石变法”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表格内容
类别 |
措施 |
|
理财 |
||
整军 |
||
取士 |
||
措施 |
理由 |
|
(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祸患。请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2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变法虽败,但我们应赞扬王安石的什么精神?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旅行家笛福曾经对新兴的炼铁业中心谢菲尔德有过这样的描写:“这里人口众多,街道狭窄,房屋黑暗,不停工作着的铁炉烟雾不断。谢菲尔德是我见过的最脏、最多烟的城市之一。由于小铁匠铺没有高高的烟囱,加上城市又有许多山坡,这样冒出的烟就直接升到街道上。因此造成人们不停地把尘埃吸入体内。人在城里待久了就必然吸进煤烟,积在肺里,受到有害的影响”。
——E·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
材料二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材料三1974年斯波坎世博会的主题就被鲜明地确定为“无污染的进步”,它象征性地开启了世博会关注“人与环保”的序幕,也标志着以展示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世界博览会进入了它的第三个发展时期,即从仅仅关注人类的福祉转向了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如何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阶段。……今天,中国上海世博会,同样是以“绿色”“低碳”为目标。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0/05/17 “上海世博会:中国人感知什么”
(1)概述材料一中英国炼铁业中心谢菲尔德出现的社会问题。分析工业革命与这些社会问题的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种植玉米运动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种植玉米运动产生的影响。
(3)请结合材料三世博会主题的变化说明了怎样的趋势?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于当下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