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从第一、二句诗可以看出,此诗在立意方面有何显著的特点?
(2)诗歌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们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唐代是诗的时代”,这首五言律诗以叙事开端,交代了地点和事由,诗人将乘舟离开楚地去往蜀国,表达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之情。 |
B. |
颔联以雄健的笔力,化静为动,写出了景物的变化,看似无理,却正是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也符合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 |
C. |
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富有画面感:朗月映照下江水澄净明澈,黄昏天边云朵高高堆垒,犹如海市蜃楼,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
D. |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诗人用多情的笔调,写出了家乡水的情深意重,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 |
每日点心钱,他①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阴树下看。
【注释】①他;指王冕。
一日某同学再读《儒林外史》,对“书客”产生了探究兴趣。老师决定组织开展“书客:职业与意义”主题学习活动。现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任务。
◎材料一
消夏绝句 [清]赵翼 消磨长日仗丹铅①,常苦巾箱少逸篇。 解事童奴传好语,门前新到卖书船。 |
赠苕上②书估③ [清]陈鳢 万卷图书一叶舟,相逢小市且邀留。 几回展读空搔首,废我行囊典④敝裘。 |
【注释】①丹铅;校勘书籍用的朱砂和铅粉。②苕上:指湖州。苕,苕溪。③书估;书商。估(gǔ),通“贾”,商人。④典:典当,用实物作抵押借钱。
◎材料二
余幼时在申港,时有书客负一大包,闯入书塾。包内湖笔、徽墨、纸本、《四书》、经书,村塾所需无不备。议价后,问家有旧书、残破书否?见村童临帖稍旧者,均欲以新者相易,盖志在收书也。十岁时,在澄怀堂读书。书室有阁,阁上尽破碎之书。一日,书估尽搜括之,雇数夫担而去。
(节选自缪荃孙《云自在龛随笔》)
◎材料三
初,牧翁得此书仅出价三百余金,以《后汉书》缺二本售之者,因减价也。牧翁宝之如拱璧,遍属书贾欲补其缺。一书贾停舟于乌镇,买面为晚食,见铺主人于败簏①中取书二本作包裹,谛视则宋板②《后汉书》也。贾心动窃喜,因出数枚钱买之而首叶已缺。贾向主人求之,主人曰:“顷为对邻裹面去,索之可也。”乃并其首叶获全。
(节选自《牧斋遗事》)
【注释】①簏;竹箱。②板:雕版,这里指雕版印刷的书。
(1)有一位同学对材料二、三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理解,请你帮他解答。
① 均欲以新者相易
② 牧翁宝之如拱璧
③ 遍属书贾欲补其缺
(2)材料一中,哪位诗人对“买书”的热衷,和王冕相似?请简述理由。
(3)另一位同学对材料一《消夏绝句》中“逸篇”的“逸”不理解。下面对“逸”字的解释,你觉得哪一项是最合理的?结合材料二或材料三证明你的选择。
A.释放 B.安闲,安逸 C.通“佚”,亡失,散失
(4) 你认为,上面材料能帮助同学们获得对“书客”职业及意义的哪些认识?
(5)恰逢湖州市举办“宋韵流芳 书香湖州”古籍文化艺术展,展示湖州自南宋以来的珍贵古籍、雕版真迹、有趣的书船等。为了增强“书船”板块的吸引力,请你根据上面材料,为“书船”板块拟一条宣传语(不超过20字),并说明其吸引力。
(6)假如长大后的王冕从书客那里买的书中包含了以下作品,你认为王冕可能会喜欢哪一篇?结合你对这篇作品和小说中王冕的认识加以回答。
A.《爱莲说》(周敦颐) B.《饮酒(其五)》(陶渊明) C.《陈涉世家》(司马迁)
古诗词阅读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的尾联运用了______修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对上述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ou韵。 |
B. |
首联点明作者远离家乡去楚国游览的时间和目的。 |
C. |
颔联中的“入”字用得极为传神,展现出江水奔腾而去的画面,用流动的视角勾画出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
D. |
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 |
B. |
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 |
C. |
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D. |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 |
(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诗歌鉴赏
【甲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
②楚:楚地。
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2)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