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将敌人拖得筋疲力尽,然后,集中兵力围歼敌人。青化砭一战就全歼敌人近3000人。
请完成:
(1)延安是党中央所在地,是如何被国民党占领的?
(2)国民党军队是在什么时间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情况如何?
(3)西北人民解放军面对强敌采取了什么战术?这种战术属于什么作战方式?
(4)是谁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作战?他们比其他解放区的指挥员多了一项重要的任务,你知道是什么吗?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请回答:
(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
(3)这次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4)此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哪一运动?说出这一运动的起止时间。
(2)材料一中曾国藩的话,反映了这一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剿发捻”指的是镇压哪一农民运动?
(3)材料二中的海军具体是指哪支海军舰队?
(4)如何评价这场运动?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三个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这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爱国人士,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1)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二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说说这种政策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
材料三

图1戚继光图2 荷兰军队投降图

图3沙俄侵略者侵入我国黑龙江
(3)材料三的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了一个共同的历史主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三说明领导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的皇帝是谁?
(4)清朝时期,先后平定了噶尔丹的叛乱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在新疆地区设置了什么 机构?康熙帝派军武力统一台湾,1684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2分)
(5)根据材料三、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唐朝通过哪些方式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系? (2分)
材料二 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向唐朝络绎不绝的派出“遣唐使"。他们当中留学生和学问僧占了相当比例,大批留学生和学问僧,广泛收集各类图籍,拜师交友, 学习知识。学成后的留学人员一批一批地返回日本,在日本全面推行以唐朝为样本的改革,建设“律令制”国家,大起唐式伽蓝[伽(qie)蓝:佛寺],以位于今日奈良的平城京和位于京都的平安京为代表,八、九世纪的日本简直就是唐朝的翻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传播中国文化,不畏艰辛,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盛,它是唐玄宗时期的盛世局面,史称什么?
材料四 唐朝科举考试科目已分常科和制举两类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等50多种,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为重要,科举制推动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考生必须用固定的格式答题,内容必须遵循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
(4)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明清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政策是什么? (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