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后,发展迅猛,成果显著。
Ⅰ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时,构建的表达载体含有人胰岛素基因及其启动子等,其中启动子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用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时,常用 处理大肠杆菌,以利于表达载体进入;为了检测胰岛素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可用标记的胰岛素基因片段作探针与mRNA杂交,该杂交技术称为 __________ 。为了检测胰岛素基因转录的mRNA是否翻译成蛋白质,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
Ⅱ近10年来,PCR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一种常规手段,下图为PCR原理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基因工程中,利用PCR技术来________________,PCR技术依据的原理是DNA的半保留复制,生物体内也能完成DNA的复制,但有所不同,图中A过程称为____________,在生物体内需要______________才能完成。图中B 过程的完成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
(2)若DNA样品的长度为100个碱基对,且A占15%,则完成三次循环,共需要提供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_个。
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回答。
![]() |
(1)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
(2)图乙为细胞分裂期图像。
(3)若2号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自父方,与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号,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4)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段。
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回答:
(1)在图二乙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内ATP的移动方向是 。
(2)在图二甲状态时,可以发生图一中的哪些过程?(用图中字母abcdeftgh表示) 。图二中乙—丙段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3)如果在图二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会 。
(4)写出图一细胞中可以形成CO2的反应式:
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
1 |
2 |
3 |
4 |
1% NaCl溶液(mL) |
1 |
|||
1% CuSO4溶液(mL) |
1 |
|||
1% Na2SO4溶液(mL) |
1 |
|||
蒸馏水(mL) |
1 |
|||
pH6.8缓冲液(mL) |
1 |
1 |
1 |
1 |
1%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1 |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
1 |
1 |
1 |
1 |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
||||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mL |
||||
观察结果 |
无色 |
深蓝色 |
浅蓝色 |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__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的4号试管起_________作用;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加入斐林试剂后,如果要产生颜色变化,还需,1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具有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具有b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另有I(i)基因与狗的毛色形成有关。甲图表示狗毛色的遗传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乙图
(1)B与 b基因的本质区别是。狗的毛色遗传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是。
(2)乙图为F1白毛狗的某组织切片显微图像,该图像来自于雌狗,依据是。正常情况下,细胞 ③ 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____种基因型的细胞。
(3)细胞①与细胞②、③相比较,除细胞大小外,最明显的区别是。
(4)F2中,黑毛狗的基因型是;白毛狗的b基因频率是。如果让F2中褐毛狗与F1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依赖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在代谢过程中可形成五碳糖进而合成作为DNA复制的原料。
(2)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与正常的细胞相比①—④过程在癌细胞中明显增强的有(填编号)。
(3)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发生突变,进而调控的合成来改变代谢途径,若要研制药物来医治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过程(填编号)不宜选为作用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