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期日中( ) (2)太丘舍去( )
(3)去后乃至( ) (4)相委而去( )选出下面各句中“之”字含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友人惭,下车引之 | B.其邻人之父亦云 |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D.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至少写出两点)
你认为元方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鸿儒(rú) | B.苔(tái)痕 | C.德馨 (xīng) | D.案牍(dú) |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有仙则名()②无丝竹之乱耳()
③无案牍之劳形()④往来无白丁()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孔子云:“何陋之有?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与情趣?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①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注释】①骜:同“傲”。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一日三至弗得见( ) (2) 桓公曰:不然。 ( )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
B.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 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
C.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我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
D.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么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
齐桓公之所以赢得了许多国君相率而朝,是因为他能够“”(用原文回答),表明齐桓公是一个的人?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口技》) |
B.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晋献公之时,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献公曰:“草茅臣东郭民祖朝,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使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祖朝对曰:“大王独不闻古之将曰桓司马者,朝朝其君,举而宴,御呼车,骖亦呼车,御肘其骖曰:‘子何越云为乎?何为借呼车?’骖谓其御曰:‘当呼者呼,乃吾事也,子当御正子之辔衔耳。子今不正辔衔,使马卒然惊,妄轹道中行人,必逢大敌,下车免剑,涉血履肝者固吾事也。子宁能辟子之辔,下佐我乎?其祸亦及吾身,与有深忧,吾安得无呼车乎?’今大王曰:‘食肉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设使食肉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与?其祸亦及臣之身。臣与有其忧深,臣安得无与国家之计乎?”献公召而见之,三日与语,无复忧者,乃立以为师也。翻译加点字词。(2分)
(1)藿食者尚何与焉()(2)涉血履肝者固吾事也()对划线句子“臣与有其忧深。臣安得无与国家之计乎”翻译正确的是一项()
A.我对此有深重的忧虑,怎么安心不参与国家的决策呢。 |
B.我对此有深重的忧虑,哪能不关心国家的决策呢。 |
C.我和你一样有深重的忧虑,怎么安心不参与国家的决策呢。 |
D.我和你一样有深重的忧虑,哪能不关心国家的决策呢。 |
祖朝讲述桓司马的车夫和骏马的对话有什么用意。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教于乐 B 而乐亦无穷也/穷根究底
C 至于负者歌于途/不负众望 D 杂然而前陈者/新陈代谢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太守醉”的原因很丰富,请简要分析原因,说说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