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找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俨然( )     (  )       延(  )
下面句子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翻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袁公:即袁绍,东汉大将军,东汉末年群雄之一。 ②履行:实践,做。③绥(suí):安,安抚。④恣(zì):放纵、无拘束,这里指顺从。⑤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⑥邺(yè):地名。⑦法:效法,仿效。⑧周公:周武王的弟弟。⑨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⑴陈太丘与友行()⑵相而去()
⑶ 周公不孔子()⑷孤往者为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尊君:
家君:
从甲文看,你觉得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说说乙文中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筒尝于国学
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④着冠:成年。⑤岂合:怎么能。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2)动筒问曰()
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或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据何文知之

A.可为师矣 B.徐喷
C.丛草为林 D.士不可不弘毅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请从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乎()(2)温而知新()
(3)与朋友交而不乎()(4)知也()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本文中很多话都成了名言警句。如果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做成书签,你会选择哪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句子:
理由:

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注】①南州:指永州。溽(rù)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②隐几:凭倚着几案。北牖(yǒu):北窗。③日午:中午。④茶臼(jiù):指捣茶用的石臼。
这首诗中体现睡得很深的一个字是;以有声衬无声的一个字是
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选自《春渚纪闻》)
【注】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至有一字岁月 ( )②见今人所藏遗稿( )
③欧阳文忠公作文毕( )④得东坡完生诗稿(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蘧尝文忠公诸孙望之处

A.积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生(《鱼我所欲也》)
C.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D.何有我哉(《<论语>》)

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 (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
翻译下列句子。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2)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