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A.中古黑暗时代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公元1500年以后的世界史,历史学家称其为“近代史”。下列选项最能代表近代历史发展特色的是()

A.人文主义兴起,社会走向世俗化,宗教信仰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B.工业发达以后,农业的产值日减,导致工业国家不再重视农业
C.封建制度解体,民族国家兴起,政治权力结构由分权走向集权
D.中产阶级是工业革命的新产物,也是近代社会变化的主要推手

诗人写了一首《咏牡丹诗》,其中有一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他因此遭到诛戮。当时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也变成“从不以字迹与人交往,偶有无用稿纸,亦必焚毁。”这种情况应是发生在()

A.明朝中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期 D.民国初年

有位传教者到了中国,他先剃去头发,穿上僧服,后来又脱去僧服,换上儒服。他把所传的宗教与儒学相结合,谓之“和儒”、“超儒”。为求与中国结合,他不惜修改教规,默许信徒祭拜祖先。与以上传教活动特征相符的教派应该是()

A.印度佛教徒 B.伊斯兰教徒 C.耶酥会士 D.太平道道士

某一本历史著作有如下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处于他的推荐。”该段文字叙述的内容特征符合()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六部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八旗制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