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关于胡适这一态度不能说明( )
| A.胡适坚持契约精神 | B.胡适反封建精神不够彻底 |
| C.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 | D.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 |
从体裁角度,史料大致可以分为文献、实物、口传三种。下列史料兼具文献和实物两种属性的是
| A.安徽省历史地理志 | B.阜阳出土《苍颉篇》等汉简 |
| C.安徽寿县芍陂 | D.《胡适口述自传》 |
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指出:“世界经济在1950 - 1973年间比任何时候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其原因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下面属于“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内容的是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关贸总协定 ③经互会④世界贸易组织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图反映了英国1856-1868年纺织业的发展情况,综合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 A.19世纪60年代,英国已经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
| B.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 C.技术进步导致1868年蒸汽织机台数、在业人数下降 |
| D.1861年以后,工业革命对英国纺织业的影响日益减弱 |
美国宪法制定者之一汉密尔顿认为:“民众是反覆无常的,他们甚少会冷静地判断是非善恶。因此,我们必须在政府中为出身富裕的阶层永久地保留一定的地位,他们可以对民众复杂多变的情绪要求作出理性的判断,……也就可以保持政府的正常和良好运作。”汉密尔顿的核心主张是
| A.以财产区分民众等级 | B.实行代议制民主 |
| C.保留美国的奴隶制 | D.保持贵族特权地位 |
阅读下表可知
| A.两岸三地间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
| B.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 |
| C.香港在两岸经济交流中起决定作用 |
| D.“三通”的实现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