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民主化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囚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和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
材料四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1895~1913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最基本的特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的根本差异性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说明《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四指出影响1895~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
(4)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于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其中和农业有关的措施有哪些?
(3)用材料二中的—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材料二
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关、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其学说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岛南戈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繁荣局面”具体指什么?“创立学说,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
(2)材料二所示三位思想家中发展了儒家思想的是 (填字母)。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孔子之道”的影响。(2分。不得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小题共6分)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
材料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春秋左氏传》
材料四: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
依据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种办法被称为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制度?什么事情标志着其取代了材料一中的制度?
(3)材料三反映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4)材料四又反映了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两种制度相比,哪种更有利于中央集权?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职,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一个国家?是哪一次改革后逐渐形成的?
(3)这种制度下,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的是什么人?文中的“臣下”是怎样侍奉他的主人的?
阅读下列材料:
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第四,兵制方面,京师设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公民服兵役,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
——《世界古代史资料选辑》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国的什么改革?
(2) 上述材料反映的改革是该国向哪国学习而进行的?
(3) 诏书是谁颁布的?时间是何时?
(4)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改革在该国历史上具有怎样深远的影响?
(5) 通过对该国这次改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或从中受到什么启发?